文/姚玉安
我的先祖在年(明朝永乐十四年)前后,从山西洪洞县迁到山东黄县罐姚家村。约三百年前,先人姚凌云携全家迁至泳汶河畔的中村后小姚家村(今龙口中村河畔华苑)。
我曾祖父叫姚福星,他有两个弟弟分别叫姚禄星和姚禧星。曾祖父母只生有我的祖父姚熙海(一年),字镜清。光绪23年(年),由于家中生活艰难,十四岁的祖父姚熙海独自从龙口漂洋过海闯关东,到营口的商店做学徒工。由于勤恳好学,几年后祖父与孙承树、刘兆佳两个老乡在营口结拜兄弟,合伙经营面粉厂、烧酒及茶叶生意。爷爷是“同生泰”茶莊经理。他为人厚道、管理有方,业务精湛,对茶叶的研究具有很高的造诣,不管什么品牌的茶叶,经他细细品尝后就能分辨出产地和价位,被人称为“茶仙”。因经营有道,市场不断扩展,几年后便发展成为有着八十多名伙计的茶叶零售连锁店兼批发商,产品畅销东北三省,并在哈尔滨和大连设立“同生泰”茶庄分店,在龙口设立“美华同”分店。
年,我家已经是一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了。祖父和祖母刘兆梅(-.12.31)共养育了五子二女:大姑姚凤荣,大伯父姚凤仁,二伯姚凤义(又名姚宜民),父亲姚凤礼,二姑姚凤莲,四叔姚凤智,五叔姚凤伍;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祖父姚熙海常年在外经营生意,家里的一切事情由祖母打理。祖母要养育七个儿女,里里外外靠她一个人,十分艰辛。祖母是旧中国典型的贤妻良母,她话语不多,能吃苦耐劳。虽不识字,但她目光长远,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先后将大伯姚凤仁、二伯姚凤义送往黄县县立中学读书;送二姑姚凤莲上龙口师范学校上学;送四叔去根据地上黄(县)招(远)师范学习;之后又陆续送大伯、二伯、四叔参加革命,送五叔上大学。爷爷和奶奶的五个儿子为新中国的创立和国家建设分别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大伯父姚凤仁,年生人。7岁入中村尚德小学学习,年考入黄县县立中学。在黄县县立中学读书时,与开国少将、曾任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仲曦东是同窗好友。毕业后,大伯父受聘到中村尚德小学任教员,年到年任该校校长。年12月1日,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抗日组织的仲曦东,回到黄县,与丛鹤丹、范心然等十三名爱国人士组织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他们走向社会,广泛宣传抗战的重要意义,呼吁民众拿起武器,不当亡国奴,把日本鬼子从中国赶出去。受仲曦东等革命志士的影响,大伯父姚凤仁同本校教员孙执中(年当选黄县民主政府县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孙玉泉(又名马尔东,抗战时期曾是上将许世友麾下的一员猛将,建国后任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一起参加黄县抗日民主政府举办的国防教育培训班,随后共同加入“民先”组织成立的黄县教育救国会,并担任会长,期间大伯呼吁教育系统教职员工,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随后有很多教师加入了抗日民主政府,成为抗日民主政府的骨干力量;很多教师走向了抗日战场,成为我军卓越的指挥员。
大伯父姚凤仁思想进步,年与二伯父姚宜民共同商议把龙口的茶莊和房产捐献给了龙口特区政府,用于筹建龙口抗日烈士纪念碑;于年把中村家中的十几亩地捐献给当地政府。大伯父为抗日救国殚精竭虑,积劳成疾,于年逝世,时年29岁。
二伯父姚凤义,字宜民,年7月2日生。7岁始就读中村尚德小学,年考入黄县县立中学。
年,因战争黄县中学解散,二伯父姚凤义来到中村尚德小学做了一名义务教员。当时他只有“名”,没有“字”,便请学校的一位老教师为其冠字。那位老教师说:“《中庸》上讲‘义者宜也’,宜兄宜弟、宜民宜人,就叫宜民吧。民是没有地位的人,为民众服务吧。”二伯父立志做一个为民众服务的人,做有益于民众的事,所以从那时起,姚宜民这个名字开始叫起来了。
年,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在黄县地区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此时受聘于海云寺小学的二伯父姚宜民受仲曦东的影响,毅然投笔从戎,带着家中唯一的一支手枪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随部队驻扎在二行暑驻地黄县庵夼村。当时部队生活十分艰苦,经常吃不饱肚子,他便时常带领十几个八路军战士夜里徒步十几公里来到家中弄吃的。每次到家,就叫家人做几锅干粮带走。我家离中村的日伪据点很近,经常发生紧急情况,有时部队匆忙撤离,不得不把手枪、手榴弹留在家中。家人都是赶紧收藏起来,等战士们下次来带走。
年,二伯父姚宜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组织派到龙口从事地下工作,先后任龙口新华书店经理、龙口小学校长。
年10月至年3月,二伯父姚宜民先后任中共龙口特区工委秘书处秘书、中共龙口市委工委秘书处秘书。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龙口日军拒不投降。我抗日军民在前方司令部总指挥孙端夫的领导下,于年8月17日上午8时开始攻打龙口,29日将守敌全部消灭。在这次战斗中,我军共牺牲37名战士,加上此前在抗日战斗中牺牲的37名战士,龙口共有74名烈士。为纪念光复龙口而牺牲的抗日英雄,中共龙口特区工委决定向社会发出倡议,呼吁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修建龙口抗日烈士纪念碑。
二伯父姚宜民以身作则,回到家中做大伯父姚凤仁的思想工作。此时因病在家休养,大伯父思想进步,在给茶庄雇员适当的安置费后,二位伯父便把龙口维新大街的二层楼茶庄和会闲街的房产一并捐献给龙口特区政府。这是家人为缅怀抗日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出的重要义举。
年12月16日,龙口抗日烈士纪念碑落成。19日,二伯父主持召开了由龙口党政军各界人士参加的龙口抗日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
年,二伯父又回家动员大伯父把家中的十几亩地献给了黄县龙东区政府。
年3月,二伯父姚宜民奉命去济南地区集结,然后赴辽宁参加第四野战军举办的新华社记者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作为新华社前线记者,他随部队回济南加入第三野战军,从济南转战河北、山西、湖北。年冬,二伯父随新编19军转战陕西,冒着枪淋弹雨到前线采访,撰写战地报道。
有些报道二伯父一直保存至今:年11月27日,安康解放,二伯父姚宜民撰写了《安康人民的欢腾》《安康人民的血海深仇》,报道了安康人民欢呼雀跃欢迎解放军进城的热烈场景,深刻揭露了胡宗南匪徒在秦关犯下的滔天罪行;年12月6号,汉中解放,二伯父撰写了《汉中已告解放》,记叙了汉中市民燃放鞭炮、挂红灯笼、夹道欢迎解放军的动人场景。
汉中解放后,部队继续向大西南挺进。二伯父则留守汉中,任汉中市军政委员、《陕南日报》社长;年,当选陕西省政府委员。之后,担任陕西省汉中地区宣传科长(当时不设部)年当选中共陕西省汉中市委副书记、汉中市市长,时年32岁。
二伯父姚宜民执政为民,惩恶扬善,处事威严凌厉,得到了汉中人民的爱戴。据《汉中市志》记载:姚宜民同志担任汉中市市长期间,扶持农桑,兴修八里桥水库,将十几万亩旱地改造成水浇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解决了老百姓穿衣吃饭问题;主持兴建了发电厂和通用机械厂,增加就业人口,促进工业发展,改善民生;重视教育,创办中山街小学和南郑幼稚园,让当时的儿童有学可上;为汉中的工业、农业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政绩突出,年10月国庆节期间,二伯父姚宜民被国务院特邀进京参加了周总理主持的北京农展馆开馆仪式。
年,二伯父姚宜民离休,享受地师级待遇。息政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先后担任汉中市书法协会副主席、主席,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中国老市长书法协会会员。其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地市书法比赛中获奖。他曾领导、组织、编辑出版了近代书法名家《王世镗先生翰墨》等书籍。其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年,二伯父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给共和国创立者”纪念奖章。
年12月22日,我敬爱的二伯父病逝,享年79岁。
二伯父姚宜民17岁参加革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他生于山东,为政汉上,殚精竭虑,政绩显著。他曾撰写七绝一首:“秦山蜀水我天汉,龙虎风云翻波澜。大风歌起云断处,梁甫吟成柏参天!”这气势恢宏的诗句,抒发了二伯父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陕西书法界大师徐毓泉盛赞:此七绝妙语有气薄云天之感。这也正是二伯父姚宜民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父亲姚凤礼,年9月11日生,7岁入学读书。16岁起同二舅老爷刘兆利在天津黄县人开设的茶叶店铺共事。先后做过店员、会计、采购。父亲不仅算盘打得好,而且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年我到汉中出差看望二伯父时,二伯父就曾经对我说过:“你爸的算盘打的快速而且准确,毛笔字写得也很好。”每逢春节,家里邻居的对联都是父亲书写。年与母亲孙淑莲结婚。年,从天津回家。他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年县政府为促进农业发展,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项目,父亲全程参加了工程浩大的黄县王屋水库的建设,为水利工程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村的生活极其艰苦。在佳木斯的外祖父母甚是掛念我们一家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在佳木斯给父母买好了房子,让父母脱离农村的艰苦生活,到佳木斯与亲人团聚。外祖父孙仁昇是晚清举人,为此千里投书赋迷语诗一首:“女子无木不叫桃,风吹虫聚鸟儿叫。曲芽不如豆芽好,二人抬木哈哈笑。”意思是让父亲“姚凤礼来”东北佳木斯团聚。为了让叔伯们在外地安心工作,父母放弃了去东北的机会,在家尽孝赡养祖母。之后父亲在中村一直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怨无悔,于年3月22日因病去世,年仅39岁。
四叔姚凤智,年2月10日生。年,入中村尚德小学读书。他勤奋好学,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他爱好音乐,喜欢打蓝球和跑步,业余爱好广泛。
年“七.七”事变后,日冠全面侵略中国。年8月15日,我党在黄县成立了抗日政府,并以南部山区为根据地,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在圈杨村建立兵工厂,在姜家店成立胶东党校和胶东《大众报》编辑部;抗日活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年7月,为了培养教师,我党决定在南部山区根据地创办“黄(县)招(远)师范。四叔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黄招师范首届招生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当时形势比较紧张,学校时常遭到日军偷袭;因此学校经常把学生化整为零,组成了多个学习小组分散学习。四叔与徐士壮、王桂芬等八人分在了一个小组,他们被安排在大傅家村的农民厢房中学习文化课。学校的课程除了常规的文化课学习,还特别注重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为配合抗战和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黄招师范决定成立剧团。四叔和徐士壮、傅俊、傅洁、王桂芬等许多同学踊跃报名参加。剧团在艰苦的条件下排练了许多进步剧目,深受部队和根据地群众的欢迎。剧团在武工队的配合下,还深入到黄县、招远两地的敌占区演出《双喜临门》等抗日宣传剧目。
年的5月,黄招师范为期一年的学习结束后,四叔和徐士壮被组织上分配到洼后田家小学当老师,分别担任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班主任,并兼任学校的体育和文艺课教师。
年初,四叔被组织上调往中村完全小学任学校的音乐和体育老师。6月,四叔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学校的第一个党员。受上级党组织委托,他积极在中村完全小学发展党员,短时间内发展了进步老师王明安、进步学生孙淑茹、刘长本等6名同志入党,并在中村完全小学建立第一个党支部,成为中村完全小学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年春,我党为了早日消灭国民党反动军队,推翻蒋家王朝,保卫胜利果实,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大参军运动。为配合运动的开展,对广大适龄应征青年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四叔与龙东区教育助理孙毓川、校长栾聘卿共同发起并组建了学校剧团,并共同与艺术指导孙玉璞参入指导了排练工作,成功地排演了《解放》、《战斗里成长》、《兄妹开荒》等剧目,极大地激发了适龄应征青年的参军热情,有利地配合了我党在农村的征兵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年6月,四叔弃笔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送到胶东军区抗大分校学习,与迟浩田上将是同期学员。半年学习期满后,四叔被调到渤海军分区政治部任宣传队员。年12月,四叔因工作积极、成绩突出,被记三等功一次。年春,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但山东地区还有青岛市和长山列岛尚未解放。为加强山东沿海的海防和城市治安,根据山东军区转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警备五旅。四叔姚凤智先后任警备五旅文工队副队长、队长,参加了解放青岛、长山列岛等战役。部队休整期间,为了配合部队激发指战员们的战斗热情,保卫和扩大胜利成果,丰富和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四叔不辞辛苦,亲自参加指导排练《瞎老妈》、《战斗里成长》等剧目,带领文工队剧团深入部队一线和农村演出,深受指战员和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得到了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受到了旅部通令嘉奖。
年4月,四叔姚凤智调至步兵师政治部,先后任文工队长、文化科干事;年3月,调任山东康复大队宣传干事;年12月,荣获三等功;年12月,调任山东康复四院政治处宣传干事;年10月,医院,担任党委办公室干事;自年10月起,先后任济宁精神病防治院病区支部书记、病区主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院工会副主席等职务;年12月离休,享受正县级待遇。
四叔姚凤智16岁参加革命,在战争年代,他长期从事党的教育文化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党在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利用自己的才艺特长,在解放区、敌占区以及部队的文化教育和文艺宣传岗位上辛勤工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参加演出和参加指导排演了大量的进步剧目,为鼓励进步青年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鼓舞指战员革命斗志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全身投入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中,长期担任行政领导工作,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时刻牢记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职责、兢兢业业,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善于做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增强干部和职工的凝聚力,为医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在的病区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个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四叔姚凤智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纪念奖章。
年6月28日,我敬爱的四叔姚凤智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
五叔姚凤伍,年10月24日生,年就读于中村尚德小学。年,学校为了配合大参军运动,对适龄应征青年进行忆苦思甜教育,组建了学生剧团。五叔参加了剧团,在《血泪仇》、《瞎老妈》、《解放》和《兄妹开荒》等剧目中扮演了不同角色,对鼓舞适龄青年参军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多次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年,五叔小学毕业考入黄县中学。在校期间,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还是学校的体育标兵、校篮球队主力前锋,多次在黄县和莱阳专区举办的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奖章。年,黄县一中开设高中部,他成为黄县一中高中部首届学生。年,姚凤伍转至陕西省汉中市第一中学学习,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工学院(年因院系调整,国家将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组建成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攻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年,大学毕业后,五叔被分配至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五设计院,从事国防工业工厂、院所等单位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年调至第六机械工业部六〇二设计研究院(现更名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直至退休。
年,五叔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任设计室党支部书记。年2月至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部学习,期满后获得中共中央党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五叔先后担任设计室主任、总设计师、总监理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等职务;是教授级研究员、专业带头人;先后加入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机械学会和中国造船协会,为国防工业基本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五叔曾经到德国、瑞典进行技术考察,参加引进工艺、设备和工厂的规划设计工作,为相关单位引进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了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增加和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设计研究院,五叔参加了许多设计项目,其中有很多项目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包括军工厂、研究所、试验场、高等院校、海军项目、火工厂、蓄电池厂、机床厂等,并根据这些工程项目的要求进行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多次获得国家和部级优秀设计奖。
五叔曾经参加了《舰艇工业基本建设史料集》的编纂工作,并获得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颁发的特别奖;曾多次在技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其编写的《科技报告》被评为部级二级科技报告;曾编写了相关专业的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
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入侵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由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以较少的代价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海湾战争让国人看到了强化国防力量的重要性。在当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入会代表强烈呼吁国家加大国防投入,强化我军装备,加快实现军事现代化,保卫国家安全。五叔作为项目组负责人奉命带专家组到军工企业一线现场办公,不辞辛苦,勇于实践,在设计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了尖端武器装备,为加强国家国防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五叔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享受国家的特殊津贴。
年,五叔退休。为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家多做贡献,他退休不离岗,被单位聘为顾问总工程师,并担任武昌造船厂和研究所科研办公楼建设施工总监理工程师;之后被电工部兴电监理公司聘为监理工程师,监理过中国文联23层宿舍楼、国家地震局综合楼和高层宿舍楼、北京国际贸易公司(国贸中心)33层的公寓楼等大型工程项目。
父辈们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弃笔从戎,舍生忘死,突显了姚家人崇高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怀;在当地政府筹建“抗日烈士纪念碑”需要资金支持时,父辈们义无反顾、无私捐献,彰显了姚家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在和平建设时期为国家基本建设和国防建设,勇于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成绩卓越,为我们晚辈树立了光辉榜样。
如今姚家已经由当年的十几口人,发展到了一百多人,分布在烟台、北京、上海、汉中、济宁、潍坊、长沙、青岛和贵阳等地,奋战在祖国的政界、金融、医疗、教育和工商等战线上。作为姚家的晚辈们,正在努力发扬姚家光荣革命传统,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继续建功立业、再续辉煌。
作者简介:姚玉安,龙口市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口市作家协会理事,《胶东文艺》、巜龙口作家》杂志编委,多次在上述刊物及大小新闻网、龙口大众网及其他媒体发表文章,作品多以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为主,突显作者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调的特色。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