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专栏易经与智慧咨询周学儒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28278.html

作者:周学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张辰审核:曲龙龙

(本文属于聆听陈复教授《易传》演讲课的个人心得报告)

谈到《易经》,很多人的固有印象是占卜、算命,其实《易经》不是算命,更不是迷信。《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经典的《十三经》之首,其内容涵盖了「易理」与「象数」。所谓「易理」,即是在讲做人处事的道理;所谓「象数」,则是透过基本的符号组合变化出八卦、六十四卦以及三百八十四爻,来洞悉世事的发展变化趋势与规律。《易经》原名《周易》,「周」指的是周朝,《周易》是周朝所用的易经。而相传古代还有两本易经,称之为《连山》(夏朝的易)与《归藏》(商朝的易)。

一般认为八卦与六十四卦为伏羲氏所做,周文王作卦辞与爻辞,孔子及其弟子做《易传》,共同形成了包含「七部十翼」的《易经》。最初《易经》的文本很简单,只有六十四卦加上卦辞和爻辞,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已经变成了厚厚的一本书,是因为加上了《易传》。《易传》是孔子及其弟子对《易经》展开的再诠释,形成了《易经》的「七部十翼」。七部即:〈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因为《易经》前三十卦称为「上经」,后三十四卦称为「下经」,所以《易传》中〈彖传〉、〈象传〉与〈系辞传〉也被分为上下二部分,加上后面的〈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合称「十翼」。

〈彖传〉:用一段话来解说卦辞,说明一卦之卦名、卦象与卦义。〈大象传〉:用一句话解释卦象,说明整个卦对人生的启发。〈小象传〉:用一句话解释爻象,说明每一个爻象的变化意义。〈文言传〉:对乾卦与坤卦的进一步解释,因为这二卦代表天地,是一切变化的开始,所以额外加以说明。〈系辞传〉:阐述《易经》整体的哲学思想,观察宇宙万象的变化,运用符号的象征性展开排列组合,解释万物变化的道理与个人身心安顿的方法。〈说卦传〉:解释每一卦的象征性,《易经》用符号来象征现实世界的典型情境。〈序卦传〉:说明《易经》各卦顺序排列的原理和原则。〈杂卦传〉:其他不能明确归类的内容。

陈复教授赠送作者(左)书法字合影留念

图1

知行书院提供

卦由爻组成,爻是《易经》的基本象征符号和组成单元,爻分为「阳爻」与「阴爻」。阳爻:一条横线,代表刚健进取的能量,主动力。阴爻:中间断掉的横线,代表承载与接受的能量,受动力。经卦(三画卦):三个爻组成,即八卦。乾(天)、坤(地)、巽(风)、震(雷)、坎(水)、离(火)、艮(山)、兑(泽)。重卦(六画卦):二个经卦组成,即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衍生出三百八十四种变化

《易经》的宇宙观不同于近代自然科学认知的「机械论」宇宙观,而是一种「有机论」宇宙观,主张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部分都会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卦的任何一爻起了变化,都会变成另一个卦,六十四卦完全相通,互相构成一个网络与系统,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及至周代,周文王推演易经作卦辞与爻辞,周公制礼作乐,使得中华文化由鬼神信仰开始转向人文信仰;孔子及其弟子作《易传》,更是继承了周代的人文精神,将《易经》的人文属性推至高峰,反映出《易经》对于宇宙与人生的观看,由鬼神信仰下不可知的「神秘主义」(occultism),转向了人文信仰层面可被理解,有道理可依循的「冥契主义」(mysticism)。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易经》本质上是一本修养之书。既然《易经》是一部充满人文精神的修养之书,那么《易经》在谈的核心观念是什么呢?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与应用呢?

首先要理解《易经》在谈的三个核心观念:「变易」、「不易」、「简易」。「变易」:《易经》是一本谈人与事物变化的书,在现象上,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样态与变化趋势;「不易」: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本体(心体)或核心机制。「简易」:从不易到变易的演化形成的时空情境,背后有一个可被人掌握的法则(因缘法则)。

作者在晋城知行书院演讲

图2

知行书院提供

卦象是事物的一个典型情境,爻位反映事物发展与变化的趋势。《易经》比较从道家思想的「宇宙论」出发谈论天所代表的的卦象,以及从儒家思想的人文角度谈人的序位(爻位)。意即天意具备某种稳定性而生成卦象,人情拥有某种变化性而形成爻位。卦象由天来示现,爻位由人来参与。爻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这过程中充满着主体的认知、理解与判断。《易经》重点在思考,天与人如何进行整合,在天意与人情之间展开对话,期中有很深刻的复杂性。

我们该如何具体了解《易经》的卦象与爻辞所表达的意思呢?卦象与爻辞所表达情境与变化,其实都来自周代人们具体的生活场景,但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以至于很多生僻的字词使得现代人难以理解。我们可藉由白话文注解或翻译,想象出一个具象的情境意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而提取出该卦辞与爻辞藉由意象,背后要表达出的某个抽象的「理」。这个抽象的「理」可穿越古人的生活情境,而进入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情境中来,使得我们面对某个卦象或爻辞,可结合我们所面对的情境状态来理解,这里面的难点就在于如何与当前时空背景做连接,进行转化理解。

《易经》中时常在谈「志、位、时、中」,「志」是说,人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对于人生的目标与方向要定位清楚,行动才不会有灾祸发生;「位」是说,人要不断观看自己在事情中处于什么位置,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实践志向与目标时才不会做超出自己份内的事情,而招致祸患;「时」是说,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的时机与阶段,人要能洞悉时机的变化与发展,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中」是在说,人内在有一个终极性的核心机制即自性(心体),人需要透过在具体的事情上不断省思与磨练自己的意念,与自己展开对话,去把握内在的心体与之合一,获得洞彻志向、位置与时机的智慧。《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到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当人可以展开内在的探索与对话,深刻把握住「中」这个本体,才能确立自己的志向,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洞悉时机的变化与发展。

陈复教授亲自为作者(右)颁发海峡两岸心学教育研究院「智慧咨询师」证书

图3

知行书院提供

谈到《易经》就离不开占卜,有人常说《易经》是「占卦不难解卦难」。总的来说,占卦的方法很简单,无论是依循古法使用钱币或蓍草来起卦,或是使用后世的各种方法起卦,只要遵循「谨慎、诚意、无我」的原则所获得的卦象,都是有意义的。所谓「谨慎、诚意、无我」是说,在占卦时首先要调服与收摄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心念,以严谨慎重的态度,诚意的心念,无自我的私意来展开占卜,如此人的意念才可以成为连通宇宙,获得来自天给予的某种示现,即所谓「心诚则灵」。解卦则需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智慧,不同于西方哲学认识事物逻辑性的「因果法则」,《易经》更呈现出中国思想关联性思考的「因缘法则」。卦象的意涵要从关联性思维,从事物的核心特征展开联想,使用「取象类比」的方式展开思考。

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传统观念既是「本体论」与「工夫论」,形成了人如何透过做工夫展开心性修养来获得超拔的智慧这个议题。在修养的过程中,童年的创伤经验、成年后志业的追寻与开展、晚年如何面对死亡等等议题,都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获得洞彻与明白的智慧。这是中华文化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不止涉及心理创伤的疗愈,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