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菜根谭》二九、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注释
忧勤:费尽脑筋和费尽体力去作事的意思。
适性怡情:也作怡情适性,怡情悦性、怡情理性,指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而言。
澹泊:恬静无为,清静寡欲,不追求功名利禄。据《汉书》叙传说:“清虚澹泊,归之自然”。可见,所谓澹泊明志的人,就是有隐退思想的人。
高风:高尚的风骨或高风亮节,西晋夏候湛《东方朔画赞(并序)》中有“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
枯:已经丧失生机的树木,此处有不近人情的含意,也指对世间的功名利禄过分冷淡。
尽心尽力去作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瘁,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淡本来是一种高风亮节的情操,但是如果过分清心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不会有什么贡献了。
评论
大曾涂鸦先生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清风明月不要钱,揽之入怀却须闲。老夫心中无挂碍,只种白云不种田。”人能有这般境界,该是何等的无忧无虑、飘逸洒脱啊!不过凡事都不能走极端,假如过分轻视世间的功名利禄,不仅难以融入社会与人正常相处,更重要的是会缺乏生存与生活的物质来源。过去,寺庙里的和尚还要走村串户去化缘,要不没有饭吃咋办?孔子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
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主张任何事物都要维持均衡状态。淡泊名利与内心冷漠是两码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淡泊名利是一种保持心理平衡、消解物欲诱惑以明心志的手段,而不是养生的目的。但是内心的冷漠与枯寂则是没有生机的表现,是有损身体健康的消极态度。
六祖惠能大师说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见,人对于自己与生俱来的本然之性必须善加维持常保清净,假如遇事都做得太苦或太枯除了失去了生活乐趣之外,还会伤身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