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精解第四十四章

北京中科忽悠 http://www.zherpaint.com/jydh/fysx/m/785.html

道德经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对于一个人来说身份名誉地位与自己的身体哪个是最重要的,哪个离自己最亲近呢?身体和自己的金钱财富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哪个才是好的,身体只有一个,再多的物质金钱财富不如有一个好身体。得到和失去孰利孰害,哪个是好事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痴迷贪爱于名利金钱财富,盲目追求,贪图获得占有更多的功名利益,是舍本求末,是自掘坟墓自取灭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因而把握本末知道满足,看破放下恬淡为上懂得舍得,不要偏废去贪图追求获得占有,就能自得其乐,不会受到屈辱,懂得什么才是身体及生命的价值意义,珍爱自己身体生命,求逐于内不要求逐于外,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归止,远离烦恼困苦,就不会懈怠停止也不会招致灾祸忧患,可以平安长久不致怠惰失败。

解析:

本章相对简单一些,直译基本解决了翻译的问题。这里要说“殆”字,本意有陷入危险困局,懈怠,停止之意,老子更倾向于停顿之意,如“周行而不殆”之不殆就是不停歇。我这里也附加上了导致停止的原因如灾祸困苦忧患等,以帮助大家理解完整老子表达的意思。这里的知止切不能理解成为了知道停止知道收手。而是懂得生命价值意义而后知道自己人生价值与目标知道去哪就不会懈怠停顿。本章“得与亡”就是得与失,是老子论述得到和失去两方面的利害利弊关系,不要去故做它解。还要补充一点,孔子注解周易的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足不辱,大智慧都有一些共通之处,中庸之道也是大道的具体内涵之一。

启示:

人类在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找寻宇宙自然乃至生命的实相真谛,探求物质以及生命的起源和归宿等等的这一过程,也是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二者几乎是同一个话题同一个事情。学道修道也是为了明道,是为了找到自己的正确的“路”,而这也就是做个明白人的意思。人要知其所归,也要知其所“常”,这样才能做到明。老子要教我们尊道而为依道而行,去为道,为道和修德可以合而为一,为道修德的核心内容都是珍爱身体生命,回归于自我内在的真朴自然,抱一为天下式,克服自己的私欲贪念,守住自己的本位和内心。而不要舍本求末,更不能为外在的名利得失所困扰。去热爱生命,追求生命的真谛和精神的升华,是习道修德的重要内容。学习本章我们更应该读懂老子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读懂老子的大爱。人文思想人文主义的本质和基础是以人为本。老子和孔子一样爱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