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讲慎独是独处还是良知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

曾子把“诚其意者,毋自欺”概括为: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于是又引出一个了争论不休的公案。

慎,谨慎,真诚也。这一点各家无疑义。而对于独,则分歧较大。一义为独处,如辞海解释慎独:独处时也能保持谨慎不苟。后人赞同此意者为大多数,理由是曾子后边讲的“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即独处。

二义指内心专注,为一,为本性,为独体。不一定为独处。如帛书《五行》云:“舍夫五而慎其心。”朱熹注慎独曰:“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微细之事。”前边虽然讲独知,后边具体指“幽暗之中,微细之事”,仍偏重于独处。

王阳明认为慎独即良知,他说:“独知无有不良。”与独处没有直接的关系。

凡认为慎独为本性良知的理由之一,是曾子后边所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曾子的学生、孔子的孙子子思在《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是未取其“独处”之义,但也包含了独处之义。

如果借用佛教的十六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来解释的话,“自净其意”,最为接近“慎独”本意。可见儒释道诸家圣人的见地,如陆九渊云: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其实,这两者的分歧的答案也在易经里,地泽临卦,讲人的监督,无人监督时即为独处;风地观卦,讲神的监督,曾子讲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既可以指人的监督,也可以指神的监督,“举头三尺有神明”,“天知地知神知”。考验一个人的良知,独处之时最容易见真伪。故良知与独处,关系密切,不可分离。故临卦与观卦互为覆卦,既对立又统一。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东汉名臣杨震少年时爱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后来做了大官。老朋友王密给杨震送礼。杨震不受。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惭愧而去。

所以,不管是独处,还是独知,意义都比较接近。归根结底,慎独之本意,是自律,为本性良知。了解慎独的本意,后边对慎独的进一步解释的文字就比较好理解了。我们看原文: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平时或独处时做坏事,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便躲躲闪闪地掩饰自己的坏处,而表现自己的好处。可是别人看来,好像看见他的肺肝一样清清楚楚,这样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真实,一定会体现到外在来。所以君子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不可随便!

这段是说小人与君子对待慎独与诚意的态度。小人,就是修养不到位的人,跟没长大的孩童相近似,小人的特点就四个字:“自欺欺人。没人看见的时候,喜欢做坏事。这是自欺。看到大人君子时,又要故意掩饰,这就是欺人。其实对于君子大人来说,这点小把戏,看得清清楚楚,根本骗不了人。

做过老师的都知道,老师在台上讲课,下边的学生们做的各种小动作,老师都看得一清二楚,只有做动作的学生们还自作聪明,觉得别人看不见,自欺欺人罢了,其实是很可笑的。所以慎独,就是“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故君子必诚其意。

曾子说:“十双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厉啊!”财富可以把房子装饰得漂亮,美德可以润泽己身,内心坦然,身体自然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内心的意念真实无妄。

这一段,曾子进一步解读慎独与诚意的关系。“曾子曰”这三个字应为后人所加,曾子自己写文章,不可能有“曾子曰”。最有可能的是,原文为“我曾经说过”,后人改为“曾子曰”。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说的是,君子做事,要对得起良知,不要以为做了坏事,没人知道,其实有很多眼睛看着你,很多手指着你,你的良心会不安的。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个比喻,财富可以让你的房屋装饰起来,美德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起来。心广体胖,是指心地宽广的人才有福气,胖不是现在说的肥胖病,是指安泰舒适而带来的福气。

身体的福气富贵,来自心里的安泰舒适。所以曾子再三嘱咐:故君子必诚其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