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14/4786932.html

在学习的问题上,孟子有个著名的观点,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下》。这里的“书”原本指《尚书》,后来泛指所有的书。孟子的意思是,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完全迷信于书本上的言论。

但是后来很多人都认为,孟子这句话是叫人不要死读书,或者说是不要读那么多书。对于书本上的文字,择其重要的观点,领会意思就行了。因此很多人读书往往喜欢寻章摘句,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穿凿附会,曲解作者的意思,以为己用。

这样读书的人,本就曲解了孟子的意思。

孟子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

先秦儒家,从孔子传到孟子,中间经历了四代,其中,孔子的弟子曾子和孔子的孙子子思是重要的传承人。而孟子就是子思的再传弟子,也有人说孟子就是子思的学生。

不管怎么样,有一点可以肯定:孟子是子思的晚辈。

子思是当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又是孔子的孙子,所以他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孟子作为儒家弟子,一定读过子思写的文章。

子思最著名的文章,莫过于《中庸》。

《中庸》虽然并不是子思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著作,但是《中庸》的上半部分是子思所作,这一点是公认的。而《中庸》这部著作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上半部分。

不管《中庸》后面那一部分是什么时候写的,至少,在孟子求学的时候,《中庸》的前半部分孟子一定学过,甚至可能被奉为经典,日夜诵读,以至于可以流利地背诵下来,并且深深的体会其中的意思。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应该就是领会了《中庸》的思想精髓。

《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的第一条,就是要博学,博学是基础。

博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广泛的学习。但是,学了之后,书本上的东西一定要照单全收吗?

当然不是。子思说:要审问之,要慎思之,要明辨之。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要详细的探究,要谨慎的思考,要清楚地分辨。

简单的说,就是孟子说的:要有自己的想法,要能判断对错。

书本上的东西并非完全是对的。即使是经典,也会因为历史局限性而导致不完全合时宜。所以读书,特别是读古书,一定仔细的考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书中描述的具体事件,什么是总结的可以穿越时空的思想。这些东西如果不分清楚,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做。那么,读书还不如不读。

国人读书很多,但是有成就的人很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很多读书人过于拘泥于书本,不能灵活的运用。

在孟子的时代,还没有“哲学”、“抽象”这样的概念,很多时候他们言论只能是就事论事。比如《论语》中孔子的言论,几乎都是针对具体的事件的具体论述,没有什么很空洞的单纯思想的言论。

但是,如果你把孔子那些言论只当作就事论事的具体的言论,那么你就无法理解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我们必须学会对古人的言论进行总结,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去看那些言论。

而在中国的古典名著当中,真正能算得上哲学著作的,大概只有《道德经》和《中庸》这两部著作。

孟子读《中庸》,领会了其哲学深意,因此才说出“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这句话其实可以当作《中庸》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衍生。

书,必须认真的读,广泛的读。不读,就不能明真理,不能体悟圣人大道。唯有认真的读了,思考了,辨别清楚了,再诚心诚意的去执行,才能有收获。说到底,读不读书和信不信书,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