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器棍的文化象征意义

“棍”也即“长棍”,是古代最原始的兵器,也应该是最早的兵器,武林有“棍为百兵之祖”的说法。“棍”在中国古代最露脸的一次表现,是“十三棍僧助唐王”的故事。后来武松所用的梢棒,大概也有些类似。

在冷兵器发展史上,“棍”尽管“最早”,但却逐渐不被人重视,逐渐被边缘化。“棍”越来越“不像武器”。“棍”在清代被列入“十八般武艺”。这在古代兵器中,算是比较晚的。

形式上,与“棍”最接近的“十八般武艺”是“枪”、“拐”、“棒”。

“枪”的特点是张扬、外露,往往给外人以威胁感,在和平场合,极具挑衅性。

“拐”寻常表现为人的行走助具,因此,作为武器,极具伪装性。也因此“拐”在使用时,具有突袭性。有时“拐”还因暗藏内部机关,可以作为“剑”的伪装,所以具有更多欺诈性、投机取巧性。

“棒”则在大多时,只作特殊人群的兵器使用,大多需要力气,“霸气”十足,虽具有威慑力,但不能成为主流兵器。

“棍”与“枪”比,则内敛、含蓄,并给人以一种友好和安全的感觉。“棍”在用起来时,几乎相当于“枪”,一样有“进取精神”,但比“枪”更灵活!

“棍”与“拐”比,则光明正大,以实力取胜。从这个角度说,“棍”是君子,“拐”则小人。

“棍”与“棒”比,并不像“棒”以“强势”取胜,而是外柔内刚,谦虚友好,走中庸之道,并不以“武器”形象显示,但也并不否定它是武器,极具“中国特性”。

综上所述,“棍”的文化意义最为可取。但是后来“棍”的“发展”“创新”,如“双截棍”、“三节棍”等,已经失去原有“棍”的内涵,不能算数!

我们应该发扬“棍”的精神,含蓄而不虚伪,内敛但不退缩,强大而不张扬(其实张扬本身就不强大,比如孔雀,而老虎却总是深沉),进取而不锋芒毕露!沉稳自信,带着自己的“长棍”和打不断的“梢棒”,走自己的路!

-06-04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