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怀不乱柳下惠,闭门不纳鲁男子。大家好,我是鲁书书。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科举是普通百姓出人头地的出路,而要参加科举,就要研究好八股文。八股文是一种文体,它考的内容是什么呢?便是著名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修身、齐家、治国、立德都需要以四书五经为根据。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孟子》和《论语》,这一篇,就来说说大学中的一则。
编辑《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讲授‘初学立德之门’的重要书籍。《大学》开篇直抒胸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人们身上好的德行,让人们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编辑为什么要说大学之道,而不说小学或其他呢?孩童时期的人们大都是学习识字,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而到了大学,也就是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人们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对事物的认知能够很好的理解,这样才是学习大学之道的时候。
怎样达到至善呢?或者说有什么学习方法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首先要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发财?是做官?还是当权贵?都不是。而是前面说的至善。知道自己学的目的之后,人们才能确定自己的志向,定下胸中志愿,才能静下来去思考,也只有认真的思考才能有所得。
认真静下心去思考,这便是进入了修身养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诚意正心才行修好自己,才能培养好的素质。而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指的是推衍事物的原理,如同现在的物理一样,要了解一个事物,就要将前因后果以及所用的原理本质都看清楚,这样才能获得知识。
编辑这样再回到前面说的小学,小学除了学文识字之外,还需要学习什么呢?在古代,除了《百家姓》、《千字文》等儿童识字书籍之外,就是《论语》了。论语里说的最多的是什么呢?学而时习,不亦悦乎?这是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学习目标,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当然是要成为一名君子,小人这么惨肯定不能做啊!
大学呢?怎么样做君子?读书人讲究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怎么立德?一肚子杂草那叫草包,满腹经纶文章才是学问。那这么多学问怎么学?这就要认真去格物致知了。
编辑大学用这种方法使人们安定下来,静心读书,然后才学有所得,不禁让我想起佛教的三学,也就是戒、定、慧。戒不是八戒的那些戒,而是主动性的培养良好习惯,进而养成好的品德修养。有了好的素养就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一些事情,也就没有那些烦恼。定则内心安定,心安定下来,注意力集中,才能快速学习知识。而慧反而有点像前面说的禁戒的戒。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了解其中的美和苦,当这种智慧逐渐成熟之后,便可以说成为了无漏,或者说是漏尽者了。
总之,大学之道是人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修行方法,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事情,或欲望,或诱惑,或贪念,或痴念等等等等,但千万要记得我们曾经最初的那个目标,不忘初心,才能学有所得,才能到达彼岸,才能明明德,才能到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