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一生是幼年迁徙,少年游学,青年归国,中年出仕,壮年任教,老年讲学。辜鸿铭1、他出生在马来西亚,10岁随义父母布朗夫妇到英国求学。2、他通9种语言,有13个博士学位。3、他曾将《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德文刊行于国外,反响巨大。4、他通古博今,学贯中西。5、他是保皇派,北大教授多是西装革履,他却仍旧瓜皮小帽、长衫长辫,成为北大校门口一道守旧甚或怪诞风景。老先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6、有人建议将其逐出北大,好在校长蔡元培先生力挺他,说他是“一位学者、智者、贤者,应该包容”。7、他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故事》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向西方积极弘扬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影响深远。8、他是我国最早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者,盛名远播海外的他,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9、他穷其一生坚守了两位父亲的“回到东方来,做个中国人”、“学贯中西、教化欧美”的遗命。10、辜鸿铭赞成男人纳妾,他的“茶壶茶杯论”在当时影响甚大。他说,男人好比茶壶,女人恰如茶杯,见过一把茶壶配四只杯子,可曾见过一只茶杯配四把茶壶的?11、他对耻笑其辫子的北大学生所言:“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