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问童子系列:观今鉴古海纳百川
松下: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大量传入西方文化知识,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文化升级转型。流传两千年的儒家文化经典又是如何传播到国外的呢?
童子:自从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明清近两千年时间里,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核心。大约从汉唐之后,儒家学说及科举制度逐渐流传到邻近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并得到统治阶级支持推广。隋唐时期,朝鲜、日本都纷纷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取经学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因此得到传播。
松下:那儒家经典是从何时传到欧洲的呢?
童子: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不断把孔子和儒家学说翻译成英文、法文、拉丁文等向欧洲传播。年在法国巴黎出版的《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文版标志着儒家经典正式登陆欧洲大陆,并掀起了一股”中国儒学热“。
松下:当时欧洲各国的哲学家思想家对于儒家经典的看法如何?
童子: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兹仔细读过巴黎出版的儒学经典,他评价说,在政治、伦理道德和实用哲学方面中国远胜于欧洲,但在理论科学方面,中国落后于欧洲。如果两种文化互相交流互补,一定有利于双方的共同进步繁荣。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最推崇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主张,认为超过基督教义的纯粹道德。他还在自家礼拜堂里供奉孔子画像,朝夕礼拜。被誉为”美国孔子“的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年把孔子称为东方圣人,与古希腊苏格拉底和耶稣基督相提并论。
松下:翻译儒家经典最多的传教士是谁呢?
童子:19世纪来华的英国传教士理雅各为近代儒学西传做出的贡献最大。年起,他陆续翻译了《中国经典》系列,包括《论语》、《大学》、《中庸》、《书经》、《诗经》、《礼记》、《左氏春秋》等28卷,在西方各国引起巨大轰动。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主流,也是东方文化的标志,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教育、伦理等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