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外物》是庄子所作的一篇杂谈。“外物”是篇首的两个字,用来作为篇名。全文内容依旧很杂,但多数文字在于讨论养生处世,倡导顺应,反对矫饰,反对有所操持,从而做到虚己而忘言。
内心烦乱焦躁万分,世俗人内热如火烧毁了中和之气,清虚淡泊的心境抑制不住内心如火的焦虑,于是便精神颓然玄理荡然无存。
为何会内心烦乱?有何可烦乱的呢?辛弃疾《美芹十论》说得好,只要心中了然、相信、不疑惑,我只要坚定地相信自己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财富,人活着就是要知足,把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护好,其它外物就只是外物,什么都没有身心重要,世界上的外物太多了,如果想太多的外物就会没有时间想自己的身心了,那你是为了什么活着呢?“外物”?把自己活成“外物”的奴隶岂不是太蠢了?所以我的身心就是最重要的,多学一些先贤的哲理,增加自己的思想智慧,学到就属于自己!让脑子不那么空洞!
老莱子说:“孔丘,去掉你仪态上的矜持和容颜上的睿智之态,那就可以成为君子了。不忍心一世的损伤却会留下使后世奔波不息的祸患,你是本来就孤陋蔽塞,还是才智赶不上呢?布施恩惠以博取欢心并因此自命不凡,这是终身的丑恶,是庸人的行为罢了,圣哲的人顺应事理稳妥行事,因而总是事成功就。你执意推行仁义而且以此自矜又将会怎么样呢?”
清高?太过理想化?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副仁义、自视甚高、睿智、矜持的样子能否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下去吗?做人得接地气儿、得学会变通,何为“仁义”?为何会有“仁义”这样的词存在呢?因为有它相反的词“残暴”存在,所以才有仁义呀!故而一味“仁义”如何在世生存呀?所以还是顺其自然一些吧!
摒弃小聪明方才显示大智慧,除去矫饰的善行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不要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自如做自己就好!
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从不愿意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滞留。“人生旅途滞留”?在意、计较?无感、无视、坚定初心、信念继续前行做自己!
“崇尚古代鄙薄当今,这是未能通达事理之人的观点。”时刻谨记自己活在当下,历史是镜子,学来然后用在当下!
用狶(shǐ,多音字,该处读此音)韦氏之流的角度来观察当今的世事,谁又能不在心中引起波动?《庄子·大宗师》里说:“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狶韦氏得到它,用来统驭天地。我明白了庄子如此说的含义!
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方才能够混迹于世而不出现邪僻,顺随于众人之中却不会失却自己的真性。尊古卑今的见教不应学取,禀受其意也不必相互对立争辩不已。那么我该怎样活着呢?圆融、包容!专注自己的热爱、专注做自己、把自己管理明白才让人敬佩,不要以“爱”之名义,参与到其他任何人的人生事件里。
孟子云: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聪明贯达叫做德。大凡道德总不希望有所壅yōng塞,壅塞就会出现梗阻,梗阻而不能排除就会出现相互践踏,相互残踏那么各种祸害就会随之而起。如何避免呢?学习思考让自己通透,一眼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根源,继续学习思考远离壅塞之地!
内心不能虚空而且游心于自然,那么六种官能就会出现纷扰。森林与山丘之所以适宜于人,也是因为人们的内心促狭、心神不爽。所以尽量不要想太多事儿,想再多又有何用呢?专注学习思考,你会发现心思只会丰盈而不是杂乱,越是学习思考、就越是头脑思路清晰!
“谋略的考究是由于危急,才智的运用是由于争斗。”确实关于“谋略与才智”这两样我好像从未思考过,因为我没有用得着的地方呀!既是惭愧同时也是幸运,傻乎乎活着适合我这样先天智商欠税的!
圣人用来惊骇天下的办法,神人不曾过问;贤人用来惊骇时世的办法,圣人不曾过问;君子用来惊骇国人的办法,贤人不曾过问;小人用来苟合于一时的办法,君子也不曾过问。我把自己当作上神的思维,这世间的一切,我只要顺其自然平安活着就行了,毕竟我真的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我要有自知之明!
“无伤口中珠”,讽刺儒家表面倡导诗、礼,暗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但真假难辨,好像《庄子》被后人改了,所以要有自己的思辨,心照不宣!
“庄子在谈到世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忍不住将道家和儒家作了番对比。孔子的行为及其宣传的仁义,被当成一种无耻的刻意。”看到这段话时我有些懵圈了,是真的吗?我觉得这可以相对而言,“仁义”也是需要分对谁呀?
难道懂得了仁义,世人就有理由追求他们认为好的东西而批判他们认为错的东西吗?庄子提议不用把对错归类,只需让世人根据本性去生存,生活简单点,思想单纯点。对错都是相对的,时间是有限的,毕竟我不聪明,我把自己能活明白就知足了!
在庄子看来,仁义是要不得的,是无用的。“大道废,有仁义”,出自老子《道德经》,意思是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我觉得自己再一次懵圈了,在我看来都应该是相对的,我只要求自己相对仁义、包容,其他人什么样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只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管理好自己,曾经因为一篇文章我的粉丝增长很多,就那一瞬间我的压力也是蹭蹭地涨,每写一句话都要斟酌,甚至因此压力巨大,感觉心脏都不舒服了,每一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我也能体会到他人的不易了,真的是要谨小慎微、思虑周全一些,做人严谨一些还是挺好的,习惯了就好了,就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
看了《外物》我收获了什么?按照本心、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自己的身心管理好就可以了,其它都是外物,既然是“外物”,中庸平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