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庸之道这么难,明白中庸之道的内涵,

中庸之道通俗来理解的话,大概就是指做事避免偏执,不能走极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避免偏执、不走极端并非意在盲目折中。一味去折中不仅不是中庸之道所提倡的做法,相反还是中庸之道十分反对的做法,孔子甚至将一味折中的人称为“乡愿”,并称这种人是德之贼。1、中庸之道:过犹不及,避免偏执,不走极端“中庸”是孔子著名思想之一,“中庸之道”可以看成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法则,讲究做事不极端,避免偏执。在孔子思想里面,所谓的中庸,讲究为人处世“不偏不倚”,指做事做得刚刚好,不会用力太过,但是也不会不及。亦如孔子对自己的两位弟子的评价,孔子评价弟子子张做事太激进,不够沉稳,又批评弟子子夏做事太保守,缺乏冒险精神。并且在评价两位弟子之优劣的时候,孔子给出了“过犹不及”的评价。从中我们不难得出,在孔子的心里,“太过”和“不足”都是不好的,都不符合“中庸”思想。也就是说,所谓的“中庸”思想的精华处,就在于对不偏不倚之不走极端、避免偏执的度之把握。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庸之道的核心,在于过犹不及,要注意避免偏执,不走极端。2、中庸之道的理解难点:盲目折中也是一种偏执和极端对于折中思想最大的错误解读就在于讲中庸思想等于“盲目折中”,可能有朋友会认为万事取中间就属于“中庸”之做法了,不对,这种想法是错的。盲目取中间无疑是一种僵化折中,任何事情僵化了,都不好,即便是“折中”。孔子之“中庸”讲究灵活性和原则性。孔子之中庸所考虑的事情当属这件事情的适合状态是什么样的,而不是说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才能两边不得罪。类似“老好人”那种两边不得罪的乡愿之做法,是孔子所排斥的“德之贼”。孔子之“中庸之道”虽然有个中字,但是绝对不能将其理解为“中间”,继而僵化折中。孔子之中庸之道,无论“中”也好,还是“庸”也罢,其强调的都是避免偏执、避免僵化、避免极端。所谓庸常,即最适合的状态,或者说最不偏不倚的状态,往往是庸且常的。这一点,值得大家好好体会。3、中庸之道讲究灵活性的不偏不倚,避免偏执和极端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孔子之中庸之道主要是想告诫我们,要注意做事的度,不能走极端,做事要讲究灵活性的不偏不倚,偏执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华杉讲透大学中庸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46.8购买中庸之道的理解难点就在于将“中庸”等同于盲目取中间,这和孔子所排斥的”乡愿“有些像。所乡愿,则是遇到什么事情,只想着两边不得罪,盲目取中间。这个时候,盲目取中间也是一种“偏执”,毕竟并不是所有事情“取中间”就能解决的。不顾及这件事怎么处理最合适,而是一味追求折中,这种做法无疑是对“中”的僵化运用,与中庸之道背道而驰。所以,中庸之道讲究以“不偏不倚”的方式去为人处世,以求让事情在其最适合的状态下发展,而非盲目取中间。基于此,我们可以总结,中庸之道十分讲究灵活性的不偏不倚,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偏执,避免极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