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庸的定义生活细节修行和大脑并发机

1,关于中庸

随机应变是一个褒义词,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根据条件不同,随时改变策略,这是一种急智。

圆滑是一个贬义词,往往和世故一起用,意味着一个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什么规则下就用什么策略。

还有中庸,很多人觉得中庸就是和稀泥,当个老好人,但是孔孟最初的中庸,讲的是对内能够掌控好自己的内心,而对外又能随机应变。

这么多词,其实讲的都是处理事情时,灵活应变的策略。

只是随机应变聚焦于具体的场景,圆滑和中庸聚焦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那儒家一直推崇的中庸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这就不得不提曾国藩了,他的内圣外王,外圆内方是最好的践行之一。

所谓内圣外王,就是对内要有圣人一样的要求,你得有明确清晰的规则,能够用理性控制本能和情绪,去不断修行,做到“有原则”。

对外,则要随机应变,不同的场合去使用不同的策略,即使这个策略很极端,只要有用就行。

如果你只有对外,那么就是圆滑。

如果你只有对内,那么你就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理想主义者。

只有内外结合,才是真正的儒家中庸之道,也才是真正的能成事的完人。

2,关于细节的修行

最近朋友推荐了比留间荣子的《时间是良药》,一个96岁药剂师老奶奶的生活哲学。

这本书和松浦弥太郎的《个基本》一样,都是关于生活和工作细节的处世哲学。

日本多匠人,不仅仅是工艺和技术的匠人,为人处世的匠人也不少,比留间荣子和松浦弥太郎就是这样的匠人。

他们书里写的都是生活细节,这些生活细节哲学你在微博和小红书的鸡汤里也能看到,但是从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生活匠人嘴里说出来,力量会完全不一样。

这种生活哲学和《生活黑客》里的生活哲学完全相反,生活黑客是项目制,一个挑战出现,我就去用理工科思维寻找解决方案,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比如能不能晚上不睡觉也能保持精力?

他们研究的是屠龙术,是又帅又酷的人生新可能。

而老爷爷和老奶奶的生活哲学不一样,他们是基本功,是王八拳,是对人对事对自己都一视同仁,然后坚持几十年的基本生活方法。

这种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是在功利的我们眼中,被忽视了而已。

书里简单到每天和自己打个招呼,对自己也要对客人一样好,客人生气了就算去找上门也要找到对方不开心的原因,这样才会心安等等,每一个小细节拆开都没什么,合到一起坚持几十年就特别有力量。

这样的书,值得放床头,然后每天翻开看看,你今天坚持了几样?明天想要做到几样?

非常有意义。

3,大脑和计算机

关于大脑和计算机孰优孰劣,有很多视角很多结论,双方各有胜负。

能耗和性价比上,不用说,大脑碾压计算机的芯片。

某个特殊领域的计算能力,从最简单的计算器,到当年印象深刻的阿尔法狗,你肯定会觉得计算机强多了。

其实也不是,大脑和计算机各有胜负,按照现在的人工智能覆盖的领域,大脑胜利的场景要丰富的多,进化了几千万年,大脑积累的场景可不是说说而已。

比如智能驾驶领域,识别一个塑料袋这件事,计算机耗了好几年都没好好学好,更不用说谷歌教了计算机8年,都没好好认对一只猫。

最近看一项研究,发现在能不能同一时间处理多任务这种基础任务上,计算机竟然超过了大脑。

也就是说,大脑是无法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他只能做一会儿这件事,然后再做那件事,再然后回来做这件事。

你也许会说,我可以左手切菜,右手接电话,怎么不能同时两个任务了?

身体的肌肉记忆,也就是习惯其实并不需要大脑,也许运动神经甚至大肠里的部分神经元都能解决,不需要用到大脑。

真正用到大脑的任务,只能一次进行一个。

而计算机,大家知道编程里可是有并行任务的,只要芯片算力足够,同时运行两个,三个,四个都没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