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失去的文化和传统,中国文艺复

13世纪初,东方蒙古崛起,尚武好战,从与金、辽、夏、宋交战中锻炼出军事能力,掌握了中国的“火药武器”,从此横扫亚、欧大陆,饮马多瑙河畔,如入无人之境。我们可以相信,当罗马人遇到从未见过的武器和亚洲人、矮马部队,被吊打之时那种狼狈仓皇和惊恐的神情是多么的无助。犹如19世纪,当我们向诸多列强之国宣战时,当被坚船利炮打得晕头转向的时候,中国人的狼狈、惊恐和无助如出一辙。随后开始大量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制度等,而在十三世纪,阿拉伯编写了一本医学词典《单药大全》,叙利亚人哈桑写了一本兵书,介绍了许多中国火器和其他内容。随后在欧洲大量流传,再之后欧洲的各类身份的人进入中国,来了解中国,其中以马可波罗为代表。大量的翻译家开始介绍中国的经典文化,学习东方学习中国,从此改变了整个的世界格局。转眼间来到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对宗教开始反叛进行重新认识,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而仿效了解到的中国科技、中国文化和思想进行文明改造。在长达三个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历史学家称为“文艺复兴”!而后,就此形成的“求真”文化和“利益扩张”诉求中开始进入逐渐走向人类之巅。而中国在明朝之后,被异族少数民族统治,因政治原因,中国从而进入了发展停滞和急速倒退阶段,华夏文明苟延残喘,被外来宗教和低级文化一步步蚕食。直至20世纪初,以洋人为标准的革新运动开始了对中国全方位全民的改革,而这个运动和反思其实还一直持续至今。又以20世纪末所坚持的改革开放进入欧美贸易圈开始,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三四十年换取了欧美数百年的发展沉淀。

自21世纪初,中国也进入了复兴的局面,宗亲活动、读经教育、汉服运动等等逐步展开来。以借助复兴古中华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正式开始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可称人类共命运文艺运动。忽然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节点属于起点中,当年欧洲的文艺复兴用了三四百年完成,而今在互联网时代下,时间肯定不会有那么长,那么中国人当下所主导的任务并非只“中国”视角,更是人类和宇宙的视角,以“道”观“物”,以人为心脏的迸发和对待一切的新思想(《理平治》)。而这个使民还非“中国人”不可,因为中国人有着“勤劳”和“朴实”的性格,而在上个世纪,两大政党争雄,形成了各以不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来治理,事实证明各有其成功,也各有其遗憾和缺陷,但他们又刚好可互补,如果放开“政治”心结,两岸的文化和政治合一之时,必定是中国处人类之颠之时,必定是万国来朝,世界人民真正来学习、效仿中国文化和制度的国家。

那我们要学习台北什么咧,核心有两点:文化的继承和选举制度用于人民代表之上。文化继承上,是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当年台北占据了先天优势。在此就以儒家为代表来举例吧。虽然人类最好的政治治理是以“道法治国”,“政府无事无欲而公民自治自化”!但也如“共产主义”一样,虽然不会像共产主义的空想状态,但要实现是有着遥远的距离,绝非在朝夕之间,而在其中,儒家所坚守的忠孝仁义规则依然是人类最大公约数,依然是政治所需,文脉所在。历代士人和统治者对其祭祀,是为尊重文人的一种态度,更是延续文脉的一种方法。要兴文化就得请回传统,继承传统从而创新发源,即是民族根源和情感所在,更是合法性的问题!

众知:

年后,是中国的大转折点。比如中国教育发生大转变,一面向西方输出留学生,一面自改革新;

年,废除科举;

年,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随即成立;

年,民国元年废除读经教育,制定了小、中、大和各种专业,随后开始新式教育,发起“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年,五四运动,“打倒传统,全盘西化”,占据上封,开始白话文运动且男女同校;

年,国民政府接受胡适之的建议,把小学的《语文》课一律改成白话文。

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制定《国民教育实施纲领》,规定国民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失学民众补习,要扫除文盲,之后形成了官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

年,发生文化大革命,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之四旧,发展为抄家、打人、砸物。台湾蒋中正先生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

年末,“文化大革命”式文明大破坏告别浩劫;

年,改革开放,学欧效美;

年,宗亲联谊活动在国外如火如荼,国内开始酝酿筹备“炎黄二帝雕塑广场”;

年,有人提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得到部分响应;随后读经教育倡导从台北进入中国;

年,汉服运动从街头和网络开始星火燎原;

年,再次提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并与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现历史的合流;

年11月,党和国家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孔庙是读书人标志性的标杆。自从汉武帝重用董仲舒并采用儒家理论为奠基后,直至汉平帝(黄帝历)开始正式对孔子提出祭祀建议,封为褒成宣尼公。

黄历年,汉和帝,推为国家公神,谥号褒尊侯

黄历年,北魏孝文帝,赠谥号文圣尼父

黄历年,北周静帝,赠谥号邹国公

黄历年,隋文帝,赠先师尼父;先师出自《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黄历年,唐高祖,赠谥号先师。开始每县建孔祠

黄历年,唐太宗,赠谥号先圣。隋至初唐释奠礼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太宗废周公,以孔子为先圣,颜渊配享

黄历年,唐太宗,赠谥号宣父。四配十哲形成

黄历年,唐高宗,赠谥号太师。以先贤先儒为名

黄历年,武则天,赠谥号隆道公

黄历年,唐玄宗,赠谥号文宣王

黄历年,宋真宗,赠谥号玄圣文宣王。玄圣出自《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玄圣素王之道也”

黄历年,宋真宗,赠谥号至圣文宣王。因避宋圣祖赵玄朗讳而改至圣,至圣出自《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黄历年,西夏仁宗,赠谥号文宣帝

黄历年,元成宗,赠谥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

黄历年,明世宗,赠谥号至圣先师。张璁认为孔子称王名不正言不顺,明世宗依其意见,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

黄历年,清世祖,赠谥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李若琳提请恢复孔子元朝时的封谥,经礼部商议,最终确定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设大祀礼仪

黄历年,清世祖,赠谥号至圣先师

黄历年,国民政府,赠谥号大成至圣先师

匾额系统:

孔庙的匾额楹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规范的。由于各朝代统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