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4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四川省图书馆、四川旅投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文化旅游企业联盟协办的“年天府文旅大讲堂”第六讲精彩开讲。本次大讲堂特邀主讲嘉宾——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就《永恒的东坡——“散为百东坡,同参天人师”》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开展专题讲座。
舒教授分别从东坡印象、东坡生平、东坡的成就、东坡的思想、东坡的价值讲述了:东坡文学冠绝古今,东坡风骨绵泽后世、东坡精神创新唯实、东坡思想超然物外。
0东坡印象,挥毫泼墨
大东坡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纯粹,立体的人格等同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讲座从东坡《泛颍》说开去,“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颖诗。”舒教授分析到:诗中既有生存状态的描述,又有道德的反思,后悟出,声色货利眩惑世人,得失之间,全在一己之取舍。不过对于闻道者来说,水性之于人性是不磷不缁的,自觉“天人”关系的人不会因幻景而迷失本性,这既是上善若水的品质,也是淡泊明志的本心。最后以赵德麟(令畤)、陈师道、欧阳棐、欧阳发各自感受,揭示同景不同情的状态,这是在做终极思考,进入天人的哲学思考境界。而后,舒教授又以《辞源》、时人评价、正史评价、文化名人评价,综合解读了世人对东坡的印象。
02东坡学术,千古流芳
东坡诗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清雅豪迈;东坡散文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深思万物,独步百代;东坡经学,学有根柢,融通群经、博采众长,博通百家,从民本思想、乡贤民望观、孝治观、仁政德治说等政治思想,到阴阳五行说、性命人情说、义利之辨等哲学思想,其书学思想与文学观念的相互渗透,体现了兼容易、儒、道的“道德仁义礼”的蜀学核心价值理念。
、学术方面。舒教授从余万言《三苏全书》深度剖析了东坡的成就,全书包括:经学、史学、子学、文学。东坡个人的学术,也经历了从功利,到道德,再到天人境界,不断提升夯实的过程。一是文学成就,东坡的诗取材随机,善用各类修辞手法,风格独特,与黄庭坚并称“苏黄”,现存的苏诗有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总体特征是清雅豪迈、融理入诗,诗歌中多蕴含着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使情感表达的领域更加广阔。二是散文成就,东坡的散文也是纵横恣意、自如洒脱的,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尤其是游记散文艺术价值极高,充满了哲理,如《石钟山记》描写夜游景致的恐怖之余,又引入了议论之语,提出了对事物未亲眼目睹、亲耳所闻就不能妄加臆断的哲思。前后《赤壁赋》更是千古名篇,寓情于景,富有韵律,谈古论今,错落有致。总之,东坡于诗、词、文、赋、章、奏、诰、誓等各种文章体裁,都有撰述,而且游刃有余,看似无意却极有精神。三是经学成就,东坡著有经学三书——《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是他一生极为用功用情并且极其自珍的作品,他曾说“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东坡的思想是多元包容的,颇能代表蜀学的特色。他一生都把儒家思想视为正统思想,但并不人云亦云,而是对儒家经典体系有自己的阐发,对儒家传统思想有独到见解。《东坡书传》在解经方面多有创见,不仅指出其中不少错简和句读之误,更深刻审查其文章义理,这些创见不仅充分体现了东坡治学不拘于传统看法,创新唯实的精神,还对后来的书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治学方面。东坡作为蜀学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在治学上也颇有成就。“蜀学”兼容并包、集杂成醇的传统,使东坡在读书治学时具有开阔胸襟,他在坚守儒学的同时,兼采佛老之长。东坡在贬黄州期间常前往城南的安国寺学佛,在《黄州安国寺记》中说自己“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黄州上文潞公书》中东坡写道:“公退闲暇,一为读之,就使无取,亦足见其穷不忘道,老而能学也。”可见三教会通的思想对东坡影响至深。东坡认为道家的清静无为、《周易》的“不思不虑”和儒家《论语》的“仁者静寿”是一致的;而佛家则是“行出世间法”,与儒家的“行世间法”不谋而合、相通互补。尤其是中晚年以后,东坡在儒家思想基础上融合佛老之长,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思想风貌。
3、政治方面。东坡虽然一生几经贬谪,真正为民办实事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太多,但是他所到各地都是爱民如子的父母官,革除积弊,政绩斐然,深受爱戴。东坡所修“苏堤”并非仅有杭州一处,在徐州任职时遇大水围城,东坡也与徐州军民共同筑起一道防洪长堤;在惠州任上,东坡也将皇帝赏赐的黄金用于疏浚当地西湖,筑苏堤一条。面对北宋激烈的新旧党争,他并非上世纪一些学者所谓的游移于新旧党之间的“两面派”,而是一位坚持真理、为民办实事的政治家,面对改革倡导循序渐进,不愿意惊民扰民地大刀阔斧、一改到底,也不愿意放弃于民有利的新政措施。东坡不以党争站队,不唯君命是从,坚持于民有利、于国无害的政治抱负,力图发挥经世致用、富民乐民的作用,展现出了不卑不亢的政治气节和追求正义的政治理想。
4、艺术方面。东坡的书法、绘画皆造诣颇高,才气纵横,一开文人书画风气。东坡的书法入“苏黄米蔡”四家并居其首,他实现了书法功能的超越,将之也赋予了抒情的功能,他的书法极具创新价值,个性张扬,他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树立了“尚意”书风。而绘画上,他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等,不拘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开后世文人画先声。
5、医药、科技方面。东坡与沈括有《苏沈良方》、《东坡先生养生录》,推广《圣散方》;推秧马,撰《秧马歌》;撰《蜀盐说》,记载四川小口深井汲卤法,是人类石油、天然气钻井的最早记录。
03东坡思想,超然物外
东坡一生跌宕起伏,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进退得失,他却以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来应对各种现实环境。他对社会的看法和人生的思考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思想,这种人生思想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文化和儒释道思想,更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东坡“几于道”的似水人格中包含着的博爱、谦卑、融万物的特性,探析他最终以出世精神入世的超世理想。东坡在现实性和超越性之间建立的联系,给同时代的人和后来者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对形成自己包容的独立人生观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合乎情理。三苏父子思想的重要特征,在世界观上是“人本”主义,在政治观上是“民本”主义,在人性论上是“情本”主义,在学问体系上是“经本”主义。东坡《中庸论》:“夫圣人之道,自本而观之,则皆出于人情。”苏辙《诗论》:“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历代论·周公》否定《周礼》,说其“诡异远于人情者,皆不足信也。”
2、提倡孝治。东坡《孟轲论》是以(孔子)博学而不乱,深思而不惑,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盖尝求之于六经,至于《诗》与《春秋》之际,而后知圣人之道,始终本末,各有条理。夫王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备。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而难行者也。
3、义利之辨(功利境界),“三事”: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东坡《传》:所谓‘三事’也。《春秋传》曰“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正德者,管子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利用,利器用也。厚生,时使、薄敛也。
4、民本思想(道德境界)东坡学术特色,在世界观上是“人本”主义,政治观上是“民本”主义,在人性论上是“情本”主义,在学问体系上是“经本”主义。
“民命即天命”:出于对“人”在宇宙、真理上中心地位的认知,东坡在谈民事时,自然而然地认同儒家“民本”观念。认为“民”是天命之本。“古之天者,皆言民也。民不难出其力,以食诸侯卿士,以养天子者,岂独以逸乐之哉?將使济己也。此所以为天道也。”天就是民,民即是天,三代之君心心念念的执政合法性的“天命”,其实就是“民命”“民意”“民心”,就是人民所托付于帝王的使命,孟子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也。
“皇极即民极”。东坡一切以人民本位考虑问题,东坡反对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名义的暴政。即使《洪范》中的“皇极”,被理学家附会为“皇者,君之称也;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常在物之中央,而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也”云云,认为“皇极”是以君主为绝对标准,大有专制独裁、乾纲独断之意。《东坡书传》仍然坚持汉唐训“皇,大;极,中也”之说,曰“大而无际谓之皇”,引《庄子》曰“无门无旁,四达之皇皇”为证;“至而无余谓之极”,引《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为证。以为“故曰‘极’,亦曰‘中’,孔子曰‘过犹不及’。”“皇极”就是要时时处处、广泛地实施中庸之道,不要不到位,也不要太过分:“中则极,极则中。中、极一物也。学者知此,则几矣。”
重视乡贤,《眉州远景楼记》: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文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非此族也,虽贵且富,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富商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
04东坡精神,创新唯实
舒教授从新时代高度论“东坡精神”,自主创新,奋发为民。苏东坡集民族的真善美于一身的人本主义,人的本体精神,表现在他才华横溢的千古文章上,独立刚行的生活经历上,生命、思想、人格、灵魂、情感、心理的力量张扬与震动上。它源远流长,得益于时代、家庭、高师、劳动、道学的熏陶,可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精神。它是醇厚、灿烂、悠长的民族文化的活水源头和智慧海洋。
东坡是一位终身求知者、求真者,这样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就是“东坡精神”的核心。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今天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镌刻着以“东坡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东坡精神”的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归纳起来有如下五点:爱国爱民、勤政敬业、公正法治、诚信友善、自由平等。这种思想内核,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和个人价值观培养的各个层面,都能给予后世诸多启发,是东坡为后世留下的一笔值得不断思考的文化财富。
东坡是“爱国爱民”的典范。北宋政权在军力上已经不如汉唐盛世景象,常常被迫向辽、西夏政权纳贡求和,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对此都感到满腹愤懑。东坡作为一位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亦深感内忧外患,他在《御试制科策》里针对国家“田野难辟,民多无聊。边境难安,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费弥广。军冗而未练,官冗而未澄,庠序兴而礼乐未具”等现状,进一步指出了国家财政短缺、兵力不强、冗官冗兵之弊,并逐一提出了自己的对策,认为朝廷需要选贤举能,君主需要掌握御臣之道,且重视百姓的地位,把握好君臣、君民的关系,“念祖宗之重,思百姓之畏”不断富民强国,才能摆脱内忧外患。《御试制科策》足见东坡忧国忧民、积极进言献策的拳拳爱国之心。东坡一直坚持孟子的仁政思想,只要为官就尽全力造福一方百姓。从政态度上,东坡始终坚持崇实尚用,即使被政敌打击,依然坚持“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恪守着儒家“将顺匡救”的为人准则和“仁政爱民”的济世思想。不论官职高低、有无职守,东坡都坚持体恤民情、省察民意,深受地方百姓爱戴,留下了许多仁爱百姓的佳话。
东坡是“勤政敬业”的典范。东坡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朝廷要职,在朝为官时恪尽职守,畅言所见、追求真理,不以党争左右自己的立场,屡进谠言;后来因为屡遭构陷、不安于朝,外放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汝州、颍州、扬州、定州八州知州,甚至贬官黄州、惠州、儋州等荒野之地,他后半生几乎都在地方流转,精力消耗于奔波,岁月流逝于转徙,但是他依旧保持着勤政敬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