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篇解读《中庸》(76)
――为什么?圣人对他人的尊重放在“肉”的层面,却不把尊重放在“心”上
作者:红岭浸道
引言
为人处世,总有不逮!中华古圣先贤,刻写经典,指引后世。
对经典原文的解读,本来就“千人千解,人言人殊”,解得不一定对,提供一个新视角罢了。
圣人对他人的尊重放在“肉”的层面,却不把尊重放在“心”上的原因在这儿!
我们解读了“肫肫其仁”。
让我们明白了,普通人把对他人的尊重放在“皮”的层面,圣人把对他人的尊重放在“肉”的层面,而单纯的人大都想当然地把对他人的尊重放在“心”的层面。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中庸》原文的“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先来看“渊”字的造字和演变:
“渊”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不知道水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儿。引申意为,深远,不知其来源,或“深深隐藏”之意。
“渊渊其渊”,就是“深深隐藏再隐藏,就如深渊之源头不知哪儿一样,让他人看不见、找不到、理解不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需要这样隐藏呢?
答案是“圣人的内心”!
我们解读了“肫肫其仁”,说的是圣人对他人的尊重放在“肉”的层面,却不把尊重放在“心”上,就是因为自己的内“心”需要深深隐藏啊!
普通人把对他人的尊重放在“皮”的层面,“皮笑肉不笑”,是因为他们没有积累思维,只想着自己的付出要“即时变现”;
圣人把对他人的尊重放在“肉”的层面,“肫肫其仁”,因为需要给人尊重的感觉,但又必须隐藏自己的内心;
思想单纯的人大都想当然地把对他人的尊重放在“心”的层面,“天真无邪”,最后却被他人认为是“愚蠢”而被人欺负!
《中庸》讲了圣人对待他人除了“肫肫其仁”“渊渊其渊”之外,圣人对待他人还要表现出“浩浩其天!”
这一点,我们来解读。
附《中庸》原文: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