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谋按:《礼》:男子三十状有室。今则未弱冠,而已多授室者也。按,加以说明或论断。《礼》是《礼记》,成书于汉代,像《大学》《中庸》都出自此书,可想它的分量。《礼记》里涵盖了古时的政治、思想、行为、生活、军事、祭祀等等,小到鞋帽的穿搭,大到国家治理,几乎无所不包,而且非常详细。
男子三十状有室,男子到三十岁壮年当有家室。今,现在。未弱冠,没有到成年。多授室者,很多都娶妻成家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圣先贤并不提倡过早成家,只是古法落入风俗了。
此其去成童无几,能知闲有家悔亡之道者盖鲜。故于论读书后,即继以《治家格言》,所以及其志未变,而使知保室宜家之非易也。
此,此时。其去成童无几,他们从童年刚刚长大不久。能知,可以懂得。闲有,防止。家悔亡之道者盖鲜,家道衰弱灭亡的很少。这一段是说很多孩子刚刚长大,很少懂得忧患,防止家毁衰败,立志正道的道理。
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对孩子的教育不止局限在文章上,更注重孩子年纪稍大一点时要教齐家、治国的智慧,懂得谨慎及忧患的道理。
故于论读书后,即继以《治家格言》,所以及其志未变,而使知保室宜家之非易也。所以在论读书之后,就从《治家格言》开始,用来使他们的志向没变之前就懂得,养家并使家庭和睦幸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俗话说“寒门出贵子”,生活困苦的人知道改变现状需要加倍的努力,所以可以立长志,并且能忍耐,肯吃苦,爱动脑。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多模多样,大部分家长都是在“富养”孩子,富足的物质生活,却贫瘠了精神世界,孩子不但因为生活条件好,吃出了各种各样的病,性格和心理也都失去了孩童该有的样子,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培养出非常多的小皇帝和小公主。
我们学校的一个学员,上3年级的小男孩,家境很好,又是家里的独苗,长辈在当地教育系统很有声望,爸爸负责带孩子不工作,妈妈是老师比较忙,一家人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但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爸爸希望孩子可以自由快乐一些,妈妈对孩子学习非常严格,姥爷姥姥让孩子看电视和手机从来不约束,爷爷奶奶是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导致这个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让家长很担忧。
首先学习成绩不好,孩子不是真的爱学习,学习是为了奖励或者是炫耀,每次考试前都会和家长立“赌约”,只要考了多少分就满足自己的要求。
其次不尊敬父母和他人,心里只想着自己。我们有个老师有次闲聊天就问孩子“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呀?”不料孩子说“谁都不喜欢”,老师比较诧异就问为什么。孩子不说,老师就岔开话题问“你妈妈平时工作忙吗?”“忙,出门去学习了。”“那什么时候回来啊?”老师关心地问了句,孩子面无表情地说“我希望她永远别回来,这样就没有人逼我学习了。”这件事还没过去很久,编程老师就被气到要停掉这个孩子的课,起因是上课的时候老师在给其他同学讲题,他让老师闭嘴,以至于编程老师不同意让他进教室了。
再者,这个孩子好大喜功,一点点都不能批评,那怕是善意的提醒,就只能夸,有次上英语课,别的孩子答问比他要好,他一开始是不开心,后来就在课堂上闹,说老师偏心,说这个课是什么玩意,在课堂上是又跺脚又哭闹,老师实在没办法就只能把他请出去了。这个孩子的事情就讲到这里了,可是这类型的孩子们的人生还在继续。
夫古人治家之言颇不少,独取乎是者,其言质,愚智胥(xu)能通晓,其事迩,贵贱尽可遵行。故虽朱子文集所不载,以其锓(qin)版流传之既久也,录之。
古人的治家格言有很多,只取这篇的原因是,它的言语简单,愚钝的人和有智慧的人都能看得懂,事例浅近,富贵和贫贱的都可以遵行。虽然《朱子文集》中没有记载,但由于它印刷版流传了很久,所以就收录了它。
我们古人对教育研究的很透彻,而且喜欢简单,善于总结,许多可以流传很久的书籍或文章都具备谁都可以读懂,又很方便传播的特点。
让人想起《三字经》,记得小时候读过也听过,说实话,年幼贪玩而且也没有环境去学习和背诵,但文章朗朗上口,方便传颂,听别人说上几句,就能说出一二了,可是一直以来也不能去理解,这是认真学习了以后才知道,《三字经》的文章形式幼萌简单是方便幼童去记忆的,但里面的道理却和四书五经是一样的。这样的好文章真是先人们的用心良苦啊。
下次预告:早起和昏息为了啥?思念一粒米和半根丝的不易为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