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说。基督徒在“基督里面合而为一”,在基督内再无种族与身分之分(《歌罗西书》3:11),耶稣说过:“看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马太福音》12:50)因此基督的信徒互称“弟兄姊妹”。在神面前,人人都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神的子民,人人可以循正道靠自己的努力追求幸福;每个人用自己的行为向神交待,重在现在和今後的表现;只要信主,无论过去罪孽如何深重,一切人都可以获赦得救,都有改恶从善,获得光明前途的机会。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19-26)因此需要基督的救赎。克服原罪和解救罪孽的救赎之途,不是消极地宣传禁欲主义、“大公无私”或“一切皆空”以否定私心,而是通过皈依上帝,信仰基督,“先求他(上帝)的国和他的义”,从而遵循教义,得以弘扬爱心调节私心,防范和克服自私犯罪的天生倾向,驱动灵性创造能力循正道发挥,方能去祸得福,得到“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参见《马太福音》6:31-32),进而荣登天国。唯其如此。吾人不妨理解基督教“原罪说”和由此引申而出的“救赎说”,正是前述“两心调谐”原理的一种合乎逻辑的神性表述方式。
基督教从爱心救赎基本教义出发,提出了体现社会性两心调谐的中庸之“礼”,与儒家学说同样以和为贵,倡导恕道,与人为善,反对走极端;包括了以摩西《十诫》和耶稣《登山宝训》为主体的教规戒律,必要的伦理规、尊卑秩序和律法观念。
基督教神性信仰不同於儒家的治世之道,基督教的“礼”讲究做人的道理以及必要的宗教仪式,但不直接提出管理世俗国家的理论和意见。基督教不介入政治、经济领域,不涉帝王术,也没有现代民主体制和市场经济制度学说。基督教要求信众尊敬长辈、服从官吏、遵纪守法,尊重世俗国家体制;通过贯彻教义,潜移默化,和平渐进,改造人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