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原来是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李耳主张圣人面对万物万事要无为而治,一直没也没弄明白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无所作为,听之任之?直至今天跟随朋友拜访一位老师,他老人家的一番话,一针见血的把无为而治讲得通俗易懂,在此分享于大家,不知与你心中想的无为而治是否不谋而合,还是另有玄机。

先来听听老师对这一段话译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都知道美的东西,那就有让人厌恶的东西,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体都有两面性,就像电影《四大名捕》里说的一句话,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也像赵本山出演《一代宗师》里讲的一句话,有里子就有面子。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直白来说,就叫裹着毒药的蜜糖,你看着是好的东西,那不一定是好东西,苦果在后面呢。所以圣人守中庸之道,好的东西咱不贪,坏的事情我也不做,这都是聪明人,明哲保身。确切的说,这是有智慧的人,大智若愚,不是世间的“小聪明”,世间“小聪明”那叫算计,什么都为了一个“我”字,我想拥有这个,我想得到那个,坑蒙拐骗,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这种“聪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算来算去误了卿卿性命”,如同红楼梦里的凤姐和现实版中的凤姐,所以,这一句话也说明了事物的两面性,好事要往坏去看,坏事要往好处看。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跟上面的是一样的道理,世人都知道善道理,那就有不善的道理。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境界不同,但自古以来,无论是文学还是佛学,都让人们向善,可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有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而且,很多时候,恶人有一念丝善念就立地成佛了,有人一直行善却不一定有善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里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要是我有什么说的不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点。)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一段话其实讲的就是生活中的辩证关系,跟易经里的阴阳合一的道理一样,就是说凡事都有两面,也很好理解,比如说“有无相生”就是说有和无是并存的,没有“有”就没有无,相生相克,“难易想成”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难那里来的简单,要是没有简单何以体现难处?你战胜了困难也就变得容易了。

关于“有无相生”,那其实还可以这样理解,“有无相生”有指具体实物,无指抽象虚拟的。比如说您现在想买辆车,您先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抽象虚拟的,是无。由于你有了这个想法,有这个念头,这一叫一念,于是你就去支付了款项,终于买了辆车,这就是有。车是使你享受快感,开心,就从无变成有了。我们常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之差,都跟这个有无相生对立统一的道理有关,“无”这些是由你心里所想的,没有变成现实,所以是“无”,如果你去实施了,这也就是由无生有,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有无相生”。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这里面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里实际是列举的二极就是阴阳,相生相克相互依存的道理。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很多人把这个圣人行无为之事,老子讲的无为而治理解成,无所作为,任其发展,那是不对的?老子写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行事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和作为来言传身教,并不不作为。无为之治,就是圣人了解自然的规律所在,了解人性的本质所在,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顺着这一规律来做事,所以,他他无所不为。

举个例子:诸葛亮,大家都知道他用兵如神,虽称不上圣人,但他却按老子的无为而治来用兵和治理国家的,先说草船借箭,为什么诸葛亮敢承诺造出十万支箭,因为他观天相,知道自然律,会有大雾,观曹兵,知道他们只敢射箭,在大雾下不敢出兵,所以,轻而易举借来十万支箭。再说赤壁之战,诸葛亮还是一样了解自然规律,观天象知有东风,所以设下火烧曹操的连环技,知关羽之本性,华容道放曹操一生路,知周瑜之心胸狭窄,用计气死他,所以,古人知用自然规律来行事,当然无所不为。所以,无为而治之人,都是通透天文地理,人性心理之大智慧之人,如果这种人行恶,那百姓必遭殃。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这一段是告诉人们,天地人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圣人只有不断的探索发现万事万物的内在本质规律,才能更好的有所作为,而且圣人不会认为这些事从自己就开始有的,也不会据为己有,还是不断的探索虽然,已经功高而不会居功自傲,所以圣人都不居功自傲,所以会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也不会有所失去,这也就解释了下面的话“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智慧小故事:塞翁失马的无为而治内涵:塞上有一户人家的老翁养了一匹马。有一天,这匹马突然不见了,大家都觉得很可惜。邻人来安慰老翁,老翁并不难过,却说:“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以为老翁气糊涂了,丢了马明明是祸,哪来的福呢?

过了一年,想不到老翁丢失的那匹马自己又跑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可爱的小马驹。邻人们纷纷来道贺,老翁并不喜形于色,却说:“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又迷糊了:白白添了一匹小马驹,明明是福,哪来的祸呢?

小马驹渐渐长大了,老翁的儿子很喜欢骑马。有一次,老翁的儿子从马上摔下来,竟把腿摔折了。邻人们又来安慰老翁,老翁十分平静地说:“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这回不响了,心想,儿子瘸了腿,怎么可能有福呢?

过了一些时候,塞外发生了战争,朝廷征集青壮年入伍。老翁的儿子因腿部残疾而免于应征。应征的青壮年大多在战争中死亡,老翁和他的儿子却免于难。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他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老子的智慧不是言语所能表达,所谓无为而治,不是你无所作为,而是你能顺应自然的规律,看透事物的本质去顺应规律而无所不为!一语惊醒梦中人,感谢老师的讲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