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坐标哲学地图一

智慧坐标哲学地图

没有讨论,就没有全新的;没有思考,就没有继承的

作者:杨斯乔博士

导言:

要了解过去那些大祭司、大思想家和大主教们在想什么、在谈论些什么!

这一点很重要。

这一点也是窥看时代进程的必然。

他们一方面要系统学习过去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还要立足于当下的实用来概括学术思想研究的精华、以及高层对于天地大系统的咨询。

最终,他们还要参与统治,回答高层对于人的治理和各种政策的理解的疑问和探寻。

如果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以及乌托邦领域是不足取的。

因为于实际的问题没有办法去改变和落实;将被统治阶级摒弃。

纯粹从思想史和研究角度来看,参考典籍和资料,也是哲学研究的切入点。

但是,一直以来在西方有传承的教学与讨论显得更为重要,思想家和思考者都认为讨论和自由空间更能培养年轻人的见解与系统分析的智慧。

从过去的雅典城邦以及从东方的周朝开始,高层统治者就发现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术研究的价值。

很早,东方和西方各自就设立了学习知识和文化的高级学院。

不事生产和不再迫切于生存的贵族与富有阶层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于游历和思想追求。

雅典和罗马成为这样的教学城市和发达的贸易城市。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频繁发生。

各种培养人才的方法也变得日益成熟和先进。

人们发现主导历史和民族进程的是少数精英阶层领导的广谱性的群众动作。

随着战乱的发生,以及人口人数的增多,与的大学科融合时代在战乱中慢慢转变为更为系统的分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单一的控制局面。

在人数不多的情况下,考试是灵活出现的。

但是人数众多的竞争时代悄悄降临;学习更显得像是物质外壳一般,很难再看到开放式授课和没有边际的讨论。

各种见解、想法以及思路不一定被自由提及,并且也不容易能得到直接导师的引导和训练。

智慧,这个词在西方的名声并不好。

它平淡无奇、湮没无闻、隐秘反动,事先为所有权宜之计和折中妥协进行辩护。

西方诞生了哲学,而将智慧这个词留给了东方。

东方智慧一开始就被民间人士掌握。

他们隐藏在城市和郊外,不一定有官方的背景。东方智慧里面包含了非常多的哲学;其门类和科目几乎遍及整个学术与实用性。

人们在自由讨论和各种疑问解答的过程中开始了心路历程。

如果我们的谈话对象很傻,我们的思想将无从收获新的东西。

这样的引导有三个方面。

理想、理念、思想体系最终用来解答实用的疑问和人类发展的客观实践。

以此来明确我们当下的,不出现精神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各种目标的迷失。

简单的来小结,哲学以及智慧的巨大实用价值在于。

理解了这一个具体指标,非常重要。

当代的很多年轻人都不再热衷于学习思想史,认为复杂而枯燥;没有任何实用性,其实不然。

人类行为的一切出发点都可以在思想史里找到出处。

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任何问题。

当然,“助人”,二字不能放在嘴边上,而是在具体情境之下需要拿出具体的方案甚至是手段。

好听的话谁都可以说,但绝不是所谓“实用主义哲学”或者“实用主义选择”。

“助人”,更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或者助人者不会受到其他业力的影响,同时还能助人有效。

因此,思想还需要转化成其他更有实用价值的工具。

古往今来,哲学思想太多了。

许多哲学家废话也多,尤其是运用一些所谓的专业术语来表达,其结果就是脱离现实或者自以为是!

有些哲学可以不用学。

因为本身就不具备生命力也无法改变生命过程之中的困惑。

既然时光有限,就不能不对阅读或者学习的内容进行智慧的取舍。

如何取舍?

如何接触有价值的哲学?才是首要问题点。

抓住几个大家的思路和著作。

具体如下,我们可以专攻古典主义流派的挖掘。

东方哲学,则以四书五经为根本之关键。

明目之多、内容之广,主要在于:

,一词主要来自日本人的翻译。

中国过去一直以来都不会如此称呼的实践和系统。

叫什么已经不重要,如何理解、如何做才是后期研究和实用的根本。

哲学的学习和研究,主要从两个来入手。

——以不同流派的讨论为基石,最好是古希腊和德国的哲学更有参考价值。

——以儒道释三大系统为完整体系的参照,几乎囊括了能够囊括的所有学科。

特别是在东方,中国的圣贤“无念”,他们并不“怀揣构思”,而是“博采众长”。

他们强调从行为上去规范约束,其主张的“中庸之道”与权宜之计完全不同,而是在两个极端之间不偏不倚又兼而有之。

他们并非一成不变,不捕风捉影,也不大肆吹嘘。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的,“他们入世却又出世,可疾可缓,随着环境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他们相信世间万物都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

小结:

东方中国之“道”流动不息,从无归处。

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中国式的“道”都在那里,始终相同却从不相同,所有的一切都遵循着固有的内在本质。

因而中国圣贤但绝不过分谨小慎微,其含蓄内敛亦绝非出于对暴行的无能为力。

东西方都有一个共同点。

你如果不懂或者疑问重重,是可以问询的。

而且东西方哲学都是同一种方式在不断跨越时空进行传承,那就是。

在我们身边总有水平很高的或者走动。

他们博闻广识、知见深刻而且研究与实践的经验丰富而心底善良,他们不会强加任何思想给我们。

相反,他们也是辩论和探讨的高手,在不经意的交流中会神奇般的将和指引给我们。

我们要做的是和。

我们自己能不轻易判断谁是智者、谁是傻瓜;只有提高观察和识别的眼光,知道如何切入问题才有接近智慧的入口。

而许多问题的答案,就在探讨和交流的间隙以及生活中处理问题和烦恼的间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