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圣会第一章生前身后五

孔子画像马克思像

丰盛的午宴吃完了。对于孔子来说,午饭后是习惯小憩一下的。但此时,大家兴致正高,且孔子的话题还没有说完,大家又到院子里接着畅谈。马克思赶快让马中哲拿出好茶,边品茶边谈论。

孔子接着上面的话头说:“刚才谈了第一个异,马克思的批判精神让我这个主张‘以和为贵’的人自愧不如啊。我要教育人,是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您是批判人,是要驳倒别人的错误思想、立起自己的正确思想,这其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有时也批评人,但就思想的交锋深度、言辞的激烈程度、矛盾的碰撞力度,就差多了。您真不愧为‘第一批判者’。”

孔子品了口茶,轻轻放下茶杯,接着说道:“刚才在屋里,看了您的著作,如果放到我那个年代,用竹简来记载,肯定是汗牛充栋了。这也正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异,我是‘述而不作’,您是‘卷帙浩繁’。”

“什么是‘述而不作’啊?”马克思有些好奇地问道。

孔子笑了笑回答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我自己仅传述既有内容,而不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在我看来,‘述’比‘作’更重要,是为了避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式的‘妄作’而有意识‘不作’,并非没有能力‘作’。事实上,我是以‘述’为‘作’、‘述’中有‘作’。这里的‘述’,又有两层含义:单纯的‘述’是过简单重复来接续文化;而自觉的‘述’则通过回到以往的问题,通过对已有概念和理论重新进行诠释,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二种‘述’可以带来比传统文化更为丰富的内容。其实,我的‘述’,是对礼崩乐坏的纠错,进而也是阐述‘礼治’‘仁政’思想的手段。从这个角度说,‘述’的意义在于从新角度反思老问题,并通过创造性的重新诠释,为人们所面对的新问题提供解答。”

旁边的马中哲听到这里,感到话题进入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很自信的站起来说道:“孔先生,我插句话,好吗?”

孔子最喜欢提问的学生,也最爱与学生交流,用鼓励的眼神说道:“当然可以。”

“这里,我想补充两点。第一点,‘述而不作’体现了一种自谦和严谨的态度。我读《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其中有一句话是:‘述,传旧而已。作,则创造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克及。’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既是一种自谦,也是一种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同时也说明做学问不易。第二点,‘述而不作’中的“述”,内蕴着‘删’的意味。心学大师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画卦,至于文王、周公,其间言易如连山、归藏之属,纷纷籍籍,不知其几,易道大乱。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风日盛,知其说之将无纪极,于是取文王、周公之说而赞之,以为惟此为得其宗。于是纷纷之说尽废,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书、诗、礼、乐、春秋皆然。书自典、谟以后,诗自二南之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逸荡之词,盖不知其几千百篇;礼、乐之名物度数,至是亦不可胜穷。孔子皆删削而述正之,然后其说始废。如书、诗、礼、乐中,孔子何尝加一语?……所谓‘笔’者,笔其旧;所谓‘削’者,削其繁:是有减无增。孔子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先生‘删述六经’的做法和原由,看出‘述而不作’的良苦用心,您是怕‘虚文胜而实行衰’,倡导人们‘敦本尚实、反朴返淳’。”

马中哲这两点补充,既十分恰当,又体现出博学,孔子和马克思听了不住点头赞叹,引来旁边的子路、子贡、颜回一阵羡慕和嫉妒。

孔子对马克思说:“您的这个秘书,真是可造之才。”

马中哲是何等聪明,一听这话便接过来道:“孔先生,您是几千年来的至圣先师,能得到您的表扬,我很是高兴。您既然说我是可造之才,是不是有意收我为徒?我就厚着脸皮拜您为师,不知您是否愿意?”说着,拉起一个蒲团就要行拜师大礼。

孔子一看这孩子既聪明又可爱,早有收他为徒之意,只是不好直接说出口。一旁的马克思早已看出端倪,笑着对孔子说:“这孩子一片诚心,您就收他为徒吧。这样一来,他既是我的秘书,又您的徒弟,岂不两美?”还示意马中哲赶快行拜师礼。

马中哲跪在蒲团上,对着孔子就叩头,咚咚直响。

孔子面带微笑说道:“免了免了,我收下你这个徒弟。拜师礼有四个程序:是拜祖师,是拜师礼,三是师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四是送拜师礼、请师傅喝酒。其他的以后再被吧。下来之后,由颜回作为教授师,对马中哲疏通学术大义。”颜回点头称是。

马中哲拜师这个插曲,像一个突然来的幸福,给这次会见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也进一步推高了交谈的兴致。

马克思对孔子说道:“我曾经拜读过《诗》《书》《礼》《乐》《周易》《春秋》以及四书,孔先生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啊!”

孔子连连摆手说:“非也,非也。”他抬头看见子贡正认真听他说话,就说道:“赐,这件事由你向马先生说说吧。”

子贡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他本来爱表现,前面看到马中哲大出风头,也想在众人面前好好表现一番,泰然说道:

“我老师晚年开始修订儒家文献,使得中国上古时期的珍贵文献得以保存,使得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不至中断并开创儒家学派。刚才马老师提到老师的著作,具体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我老师是《诗》《书》的编者,《礼》《乐》的修订者,《周易》的注者和著者(传说孔子是《易传》的著者之一),《春秋》的著者。四书中的《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记录了老师和弟子的言行,《大学》出自曾子及其弟子之手,《中庸》的作者子思是老师嫡孙,《大学》《中庸》二书与《论语》一样,都是研究老师思想比较可靠的材料。至于《孟子》一书,是由亚圣孟轲所著。”

子贡加上他对老师的著作十分了解,说起来很有底气地,不愧为孔子钟爱的弟子。

“老师的这些著作,涵盖十分广阔,内容博大精深,如果论说起来,不要说三天三夜,不是三年五载也说不完;如果要吃透悟透,更需穷其一生,甚至需要多代人持续不断的研究探习。”子贡接着说。

马中哲一看子贡这样博闻强记、高谈阔论,想故意为难为难他,甚至想让他出点小丑,心中有了主意,遂一本正经地问道:“端木师兄,老师的著作内容确实太丰富了。我这里有一个问题,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老师每部著作的核心思想或主旨要义呢?”

子贡一听,就知道这个问题含有考一考自己的意味,但他毕竟聪明过人,略加思考说道:

“这也不难。对于《诗》即《诗经》,可用老师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思想上很纯正、精神上无偏邪。”

大家一听,觉得概括得精当好,都鼓掌称赞。

子贡又说:“对于《书》即《尚书》或《书经》,可用书中《大禹谟》的一句话来概括,‘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道路。这四句话、十六个字被中国文人称作‘十六字心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对于《礼》即儒家“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可用《礼记·曲礼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是用来帮助我们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断事情的正误、解决疑虑、分辨事物的同异、明确对错的道德规范。老师最崇尚礼乐的。”

大家一听,也觉得概括得巧妙,又鼓掌称赞。

子贡来了精神,眼中放光,接着又道:“对《乐》即《乐经》,可用《孝经·广要道章》记载老师的一句话来概括,‘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可见‘移风易俗’体现了老师论乐的核心观点。对于《周易》,可用老师所著《易经系辞上》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为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对于《春秋》,可以用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的一句话来概括,‘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再精练一下就是‘微言大义’,通过褒善贬恶、扬善去恶来拨乱反正。老师的这种叙事方式,被称为‘春秋笔法’,以史载经,以文载道,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于《论语》,可以用《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共有一句话来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用一个字,就是‘恕’。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这一观点是老师思想的精髓所在。这句话都立在联合国了。”

大家一听,更觉得概括得恰切,更鼓掌称赞,手掌都拍痛了。

马克思抬眼一看,发现子贡面带得意之色,就想敲打他一下,说道:“子贡,你这是班门弄斧、布鼓雷门,不可在马克思面前卖弄学问。马克思一生勤奋写作、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数量惊人,我们的这些拙著在他面前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们还是来听听马先生的‘卷帙浩繁’吧。”

马中哲刚才见是子贡来介绍孔子的著作,就悄悄地走到马克思的身后,低声对马克思说:“马先生,让我为来介绍您的作品如何?”马克思不加思索,点头应允。

马中哲又坐回原位,环顾大家后说到:“老师,马先生的著作就由我来介绍吧。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一生所撰写的著述多部(篇),其中马先生独著多部(篇),与人合著多部(篇)。马先生所写书信封。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从年至年陆续出版,共39卷(41册)。年至年,又翻译出版了俄文版补卷11卷(12册),至此,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部出齐,共50卷(53册),约万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编译,计划出版70卷,已出版30多卷。在马先生的著作中,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工资、价格和利润》《资本论》《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等,是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

因为马克思的著作实在太多,而且内容繁杂,马中哲有点“老虎吃天,不知从哪下嘴”的感觉。但他毕竟对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相对熟悉,很快理出了头绪,坚定地说道:

“在马先生的这些光辉著作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而《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檄文,是共产党人向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并用以回击敌人攻击诬蔑的战斗纲领,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书目。正如恩格斯所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本书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了数千个版本,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的经典著作。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共产党宣言》真是写得好,不讲思想,单就文采来说,就是一篇难得的范文。大家听着马中哲那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背诵声,不觉得都陶醉了。

“要说马先生最为厚重、最为丰富的著作,非《资本论》一书莫属。这本书约万字,是马先生40年殚精竭虑、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创作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标志性著作,是投到资产阶级阵营的一颗‘重磅炸弹’,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曾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历史趋势,有力驳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把资本主义秩序视为是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把它视为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的观点,对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作为剩余价值创造者的无产阶级必将充当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提供了最有力的论证,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资本论》的内容极为丰富,除了经济学,还涉及哲学、政治、法学、历史、教育、道德、宗教、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而且都有独到深刻的真知灼见,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思想理论宝库。”马中哲说这些话的时候,充满着敬佩、仰慕之情。

“不仅如此,在马先生的著作中,有许多名言警句,也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鼓舞和激励着他们。比如,‘最好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等等,鼓舞和激励人们去探索真知、追求真理。比如,‘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造这个世界’,‘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等等,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献身革命、英勇斗争。再比如,‘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等等,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认识世界、探寻规律。又比如,‘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等等,鼓舞和激励人们去追求崇高、完善自己。还比如,‘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等等,鼓舞和激励着人们真诚交友、赢得友谊。”

完美的真理+完美的呈现,达到了完美的效果,大家都点头赞叹、自觉鼓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