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读探究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引子

夜读《孟子》,沉沉入梦,悠悠飘摇,忽听有人缓声呼叫“三山娃,三山娃……”我茫然四顾,只见云雾缭绕中,一位道骨仙风和蔼可亲的老人缓缓来到眼前。

我呆呆地不知该怎么称呼老者,老人家自报家门:“三山娃,我是孟轲……”电光火石之间,几千年历史在脑海奔腾。原来几千年前的“亚圣”孟嗲是这个酷酷的样子!难怪他老人家叫我三山娃,即使我百年之后,在地下有幸遇见能他老人家,任他喊我为“NNN世孙”也是万分荣幸。

“你可曾读过书?”这位“说大人,则藐之”的老人家白话文讲得有蛮溜,态度满亲切。我稍一愣神,回应道:“些须认得几个字……”

老人家微微点头,从衣袖里掏出一卷轴递给我,“此文可是你写的?”

我双手接过,一看全轴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啊,嗫嚅道:“内容是我的......轴上的字不是我的......”心中忐忑,是不是哪里写错了,得罪他老人家了?

“区区句读小事,何必浪费恁多笔墨?”即使是意带责备,也让人如沐春风。

“论文的观点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才能让人信服……”我色愈恭,礼愈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我写的文章,我自知道。你的断句,我深以为然。我的话还不能让人信服?为什么还没有更正这个错误呢?”

“我人微言轻,人们是不会随便相信的。您老人家的话,别人是听不见的......”我轻轻叹了一口气。

“我且想个法子来......”老人道。只见他在宽大的衣袖里捣鼓一阵,拿出一小卷轴,笑眯眯地说:“这个如何?”

我接过来展开一看不禁喜笑颜开。诸位请看:

正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名篇,入选初中教材多年,其中“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断句和释义让人困扰多年。

(一)

国学-诗词大全-原文、译文: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二)

古诗文网的原文、译文: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三)

百度文库:《部编版初二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

(四)

对原文中“行”字的解释,三处权威的古文释义都不约而同地含含糊糊,没有落到实处。“行”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在古文中使用的频率很高的。

《古汉语辞典》里关于“行”的词条是这样的:①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③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④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⑤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⑥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⑦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⑧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⑨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①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②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③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即将。⒈使者。⒉行装。

《古汉语辞典》对于”行”在古文中的用法和意义解释得很全面,从中不难看出,“行”用作动词、名词的实词类用得多,做虚词用的少,也没有出现用在句首不须要解释的现象。所以有理由怀疑“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此句错断了,如果断成“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两句就形成了非常工整的对仗,意义相互补充。

原文这样断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整齐的排比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工整的对偶

符合孟子雄辩、有气势的文风。

(五)

其实,从对句子的翻译理解中也可以找到以上断句的理由。文言文翻译讲究“信”“雅”“达”。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空”在古汉语中的用法(《辞典网》):1、做副词。①徒然;白白地②只;仅

2、做动词。①使空虚;使罄尽

“乏”在古汉语中的用法(《辞典网》):①形缺少;不足。形使动使……贫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②形疲乏。③动荒废。

课文注释:〔空(kng)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

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义,此处“空”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空虚;使罄尽。“乏”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缺少;使……不足。

国学的译文把“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解释成“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百度文库把“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放到一起,释义为“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如果不考虑上下文,单独把“空乏其身”解释成“身体空虚乏力”是行得通的,联系上下文来看就不行了。“苦”“劳”“饿”都是单音节词,“空乏”是双音节,不是同一句式。同理,“心志”“筋骨”“体肤”与“身”不对称,孟子不会犯这样低级的语法错误的。而“空乏”在此明显不是“困乏”之意,更不存在“考验其人身形”一说。

还有,古诗文网的译文和百度文库《部编版初二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的译文中,把“行拂乱其所为”解释成“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对原文中“行”解释是个谜,如果解释为“行动”,那么“所为”就落空了。译句中“业已”对应原文中哪个词值得商榷,而且有强加进去改变原义之嫌。

事实上,“身”“行”“拂”“乱”在文中的意义都有迹可循:

“身”:亲身。《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

“行”:行动,实行。《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

“拂”违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破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课文注释:〔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之所以三处权威的古文释义处都出现明显的误释,最主要的原因是“行”这个词的点断存疑。如果原文句读这样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很多困惑迎刃而解,译文也就不难理解: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志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做事缺少资用供给,使他做事受阻,事不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而且这样也符合古今中外磨砺人才的两个维度: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强健身体,锻炼意志;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加历练,提升能力。

古人作文章时,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大部分的古文是不断句的。人们读书要自己句读。句读之学之所以被历来学者所重视,这是因为句读的正确与否,常常关乎词义语句的能否正确理解,也关乎经典文化能否准确地传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经典名篇入选初中教材多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学子,这个“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小小的疑惑并不影响师生们领略孟子思想的光芒。但是,如果孟子地下有知,听到自己一篇气势磅礴,雄辩通畅的经典美文竟然被读出了破句,会不会从战国的烽烟中穿越过来,把我们大骂一顿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趁这个“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文本多元化解读”的机会,特提出拙见,向前辈专家们请教,祈望指点迷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