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悟这一点,才能真正知人孔子说的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今天来聊聊《论语·学而篇》的第16段,这是“学而篇”的最后一段: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字面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知道他自己,而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这里的‘知’,其实还是指“良知”,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的‘知’。也就是佛家所谓的“觉知”。

每个人天生就有“良知”,“良知”是心之本体,所以人人天生就能‘知’一切是非善恶。

所以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孟子也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而是非之心就是指“良知”。

但良知容易被私欲遮蔽,导致良知不能发挥作用,于是导致自己善恶不分、是非不明,于是就不能知人了。

所以才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功夫,来“致良知”,也就是扩充这个‘知’,让“良知”能得以彰显。

「不患人之不己知」是别人不知道他自己的良知,是别人的良知被私欲遮蔽了,也就是“不担心别人的良知没有彰显”。

「患不知人也」是说:担心自己的良知被私欲遮蔽了,从而导致自己不能“知人”,也就是不能明辨是非善恶。

王阳明说:“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而《中庸》里说:“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那么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格物致知”就能做到“知人”了。

那么“知人”的背后,其实是指“良知”能够彰显,从而发挥作用,然后自然就能“知人”。

《中庸》里也说:“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也就是,要想“知人”,就需要“知天”。而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

也就是明心见性,明悟心之本体之后,“良知”得以彰显,则能“知天”,从而“知人”。

这也说明了,“良知”彰显才能“知人”。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