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三禁1

北京手足癣医院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144940.html

人道刚柔,刚不足以,柔不足寺(恃)。刚强而虎质者丘,康沈而流面(湎)者亡;宪古章(彰)物不实者死,专利及削浴(谷)以大居者虚(墟)。天道寿寿(帱帱dào),番(播)于下土,施yì于九州。是故王公慎令,民知所(由)。天有恒日,民自则之。爽则损命,环(还)自服(腷)之,天之道也。

人道的规律应具备刚柔相济,只采取刚不足以依靠,只采取柔也不可以倚赖。行事刚强秉性威猛如虎的人必死无疑;沉湎于安乐放纵无度之徒必然灭亡;泥古不化而不知变通的人死无葬身之地。专谋私利、夺人赡养以扩大深宅豪门的,最终毁为废墟。天道覆帱,明察秋毫,散布于大地,蔓延于九州。所以,王公们应谨慎地发布政令,人们也知道个中道理所在。天上有恒定的法则像太阳一样运行,人们自会去裁量于这个法度。背离天道就是自寻死路。天道明察秋毫,人不得不自加约束,这便是的天道规律。

大家好,我们今天聊的是《黄帝四经·拾太经》中的《三禁》章,即三个禁止的意思。《黄帝四经》不是《黄帝内经》,很多小伙伴都看错了。二者虽均为托名黄帝之作,但前者讲的是治国之道,后者讲的是医术。

《三禁》章比较短小,主要论述了天道、地道和人道这三个方面的禁忌,给予君王警示。不过当中的哲理,我们作为普通人学习了也会有很多收获。就比如上一期咱们刚讲过的“径遂凌节,是谓大凶”,意思就是行事走歪门邪道,不避凶险,僭越职权,冒犯他人尊严,这些都是超越法度的凶险祸患。

《三禁》在上一段中并未按照天、地、人的顺序详细阐述,而是按照地、人、天的顺序展开的。我觉得并非是作者弄错了,也不是忽略了天道,把它放在最后。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强调前面的地道和人道,也就是“天之道也”。

如果顺序是天、地、人,那么一般的结果是指导人应该遵循天之道,如何安身立命。反过来把天放在最后则显然是强调所有一切现象的总根源是来自于“天之道也”。接下来我们进入详解,先看原文:“人道刚柔,刚不足以,柔不足恃”。

这里的刚柔其实就是《雌雄节》中讲述的雌雄关系,与《称》篇中的最后一篇的阴阳关系,都是对应的。在《老子》中有关于雌雄关系和阴阳关系的表述,道理深刻,但极其简略,所以建议大家结合《黄帝四经》来深入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

在人道中,主要有刚柔关系,之所以这里没有用“雌雄”或“阴阳”,主要是怕大家混淆,因为一说雌就以为是女性,一说阳就以为是男性。而“刚柔”是不能直接对应男女的,因为男人当中有性情温和的,而女人当中也从来不缺女汉子,所以更便于表述二者的关系。

不论男女,太刚或太柔都不是很好,正所谓的“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男性适合外刚内柔,女人适合外柔内刚。但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要做到刚柔并济,随时转换。大家不能把刚柔视为固定不变的来看待,这便是这里讲的道理,“刚不足以,柔不足恃”。

“以”和“恃”的意思相近,就是依靠和依赖。一味地用刚肯定不行,从来都只采取柔的也不行,这也不符合人性啊。刚有强势、积极、主动的特质,柔正好相反,是柔弱、消极、被动的特点。具体的因为在《黄帝四经》中有更详细的论述,这里就简单地提一下。

顺便多说一句,现在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甚至国际问题,其实都可以用这个刚柔理论分析,极力推荐小伙伴们深入学习一下这个刚柔关系。说不定结婚和出生率就能提高,离婚率也能降低。

“刚强而虎质者丘,康沈而流湎者亡”。这句话很好理解,“虎质”可以理解为个性彪悍,带有侵略性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喜好使用刚强,这种人死得快。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金人铭》中说:“好胜者必遇其敌”。“丘”就是坟墓的意思。

“康”字的意思就是安乐、安定。“沈”就是“沉”,“康沉”就是“沉康”,古文怎么说都一样,所以阅读起来要多种组合才能理解,平时少有阅读古文的就很吃力,所以就需要浔阳野老这样的来为大家解读。

“流”是放纵,无节制。“湎”是沉迷,紊乱。把整句连起来解读就是沉迷于安乐和放纵无度的人,必然是自寻死路。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宪古彰物不实者死,专利及削谷以大居者墟”。先解释一下这里的字义,“宪”是效法,模仿;“章”通“彰”,彰明,彰显。“宪古”就是泥古不化,“彰物”就是抓住什么不放的,可以是个东西,也可能是个名头面子。“不实”就是不能认清现实,不以现实出发来思考问题,也就是常说的“老古板”、“死脑筋”。那么这种人固执,不通达。这里的“死”不是死亡的意思。

“专利”就是独占私利;“削”是搜刮,掠夺。“谷”通“穀”,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不谷就是不得养,“削谷”就是夺人赡养。并且,“谷”还通“鞫”,困穷。“削谷”就是劫掠贫困。

“大居者”可以理解为追求深宅大院,豪华住所。也可以理解为“以大自居者”,就是掠夺他人的财富,自己增益无度,索取而又挥霍的意思。“虚”通“墟”。如果是搜刮钱财自己营建亭台楼榭,最终会成为一片废墟。如果剥夺穷困以无度地索取和挥霍,比如死路一条。“墟”就是坟墓的意思。

“天道帱帱,播于下土,施于九州”。原文写作“天道寿寿”,某前辈的论证为“踧踧”,并进一步解读为平易。首先,不能找到“寿”字通“踧”字的证据,“寿”字殖酉切,“踧”字徒历切,音不能算相近。再者,以一句“踧踧周道”便得出来的平易的结论,和后文的内容毫无关联,如此解读不免让人感觉有些牵强附会。

而另有后来者对前者直接进行洗文,甚至连论证都免了,也不标注来源,实在不是做学问之道。《黄帝四经》之所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完全是校译的问题。至于出版社,我就不说了,真希望以后国家能出手管管。

“寿”是“帱”的省写,这在《黄帝四经》中非常常见,读作“到”,覆盖的意思。《尔雅》:“帱,覆也”。《左传》:“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礼记中庸》中有:“无不覆帱”。“帱载”是指天地之德,“帱察”就是明察的意思。所以“天道帱帱”的意思就是天道覆帱,明察秋毫的意思。带着这个解读,我们往后看看是否成立、通顺。

“播于下土,施于九州”。“播”不是播撒,而是传布,播散,和“施”字意思相近。“施”不读“诗”,而读“亿”,散布、延及的意思。整体解读:天道覆帱,明察秋毫,

散布于大地,绵延于九州,无所不在,无所不往。“是故王公慎令,民知所由”。

所以啊,王公贵胄在发布命令的时候无不小心谨慎,因为天道明察秋毫。不但是公侯将相知道这个道理,连“民”也知道这个原因。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

“民”不一定是指老百姓,不要一看到“民”字就以为是指老百姓,就连“百姓”都不一定是指老百姓。所以老子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说谁还不一定呢。“民”在这里可以视为“人”。

“天有恒日,民自则之。爽则损命,环(还)自服(腷)之,天之道也”。天上有恒定的法则像太阳一样运行,地上的人自然会效法、裁量于这个法度。背离天道就是自寻死路,“环”带有反躬自省的意味,“服”通“腷”,意思为不泄。虽然“服”字有顺从、服从的意思,但这里并不是强调人被迫,“人自则之”强调的是自己主动收敛,不使欲望宣泄。

浔阳野老翻译撰写,版权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贝,如需引用转载必须标注来源。更多《黄帝四经》及《老子》解读请在往期中查找。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成法》百言有本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三禁》行非恒者,天禁之

老子让你放下,“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逐字逐句解读《老子》——載營魄抱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