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篇解读《中庸》(7)
――“长期坚定本心而不外露”才是中庸之道的“真意”
作者:红岭浸道
引子
古代先贤的著作,包含着极深刻的哲理,对个人的认知和修养作用极大。但许多人因为“文言文”难读,就放弃了。
笔者由于机缘巧合,对“文言文”不怎么“畏惧”,所以能够细读,并收获巨大:从古人的见解中参悟出了人生大道!
因为如此,我斗胆将自己对一些“古代经典”的解读和体会分享给大家,使得大家再遇到这些“文言文词语”时,能够轻松理解。
下面就解读一下《中庸》的部分内容,不一定对,多个视角嘛。
孔子所举的“罟擭(gǔhuò)陷阱”而“莫之知辟”的例子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是孔子推崇“中庸”时说的“与中庸者相反的例子”。中庸,是隐藏于心中,长期坚定此心,深藏不露,只在确认了事情背后的逻辑之后才抓住时机一击而中。与“中庸”相反者,则是急于表现,想到啥就说啥,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这种人就是被别人赶到“罟擭(gǔhuò)陷阱”中而不知避开的人。
罟擭,读音为gǔhuò,意思是指捕取禽兽的工具,即扣网。陷阱,也是来捕取禽兽的。
二者相同的性质都是:他人提前准备好的工具,等待那些“无脑”的动物。
其实,作为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是优先生存的竞争关系,那些所谓的“聪明人”为了取得生存优势,会设置各种各样的“罟擭(gǔhuò)陷阱”,只要不违法,一般人还真的没有好办法对付。怎么办?
最佳方式就是孔子主张的“中庸”:隐藏于心中,长期坚定此心,深藏不露,只在确认了事情背后的逻辑之后才抓住时机一击而中。
孔子为什么认为大部分人“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首先,要知道“期”和“月”是什么意思。
“期”是指约定的一段时间,《说文解字》解读为“期,会也”。其实也是“约定一段时期”,就是“一个时间段”的意思。
“月”,我们通常能够理解为“月份”,也是指以月亮周期进行计算的“一个时间段”。
孔子说的“不能期月守也”,就是说对于中庸这一品德,普通人做不到“在一个时间段内始终如一”。
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中庸”虽然人人都可以理解并做到,但“持续一段时间并始终如此”就很难了。
比如,你可以做到保守一个私人秘密,但你很难将这个私人秘密保持10年,甚至一辈子。这就是普通人“择乎中庸”却不能“期月守”的根本原因。
有操守的人则不同于一般人,他会将这一点秘密一直保守住,永不外泄。如颜回,孔子说的原话是“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孔子推崇的不是能做到“中庸”的人,他推崇的是“长期坚守中庸”的人。
附:《中庸》相关原文内容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gǔhuò)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