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知识 >> 小述庄子南华经

小述庄子南华经

北京知名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21/8872657.html

《老子》和《庄子》这两本书在中国文化体系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熟悉这两本书的人也很多。历朝历代对它们的注解也是不胜枚举,不过各家观点不同,产生的歧义也很多。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大混乱时代一个是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另外一个就是五胡十六国。春秋战国时期柏杨老先生把它认定为中国的大黄金时代是有道理的,这个时期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空前发达。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春秋的孔子,一个是战国的孟子,这是因为中国后世一直被浸泡在儒家的酱缸里,其他文化在春秋战国之后慢慢淡化,在宋以后就只有儒家可以主导中国文化和政治了。

我们研究庄子自然会想到孟子,孟子的著作中颇为批判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杨朱子,一个是墨翟墨子,但是从来没有抨击过庄子。杨朱子属于道家的极端人物,所谓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自我中心主义非常强烈,属于大自私主义,我不能拔一毛而为了你,我也不需要你拔一根毛来为了我,各管各的,天下自然太平。墨子同样也是道家文化的极端人物主张的是大公主义“无我为公,忘己为人”我不为了我,我就是为了别人,为了天下而存在。

事实上这两个人的思想是哲学的大问题,世界上不可能有大公,也不可能有大私,也有一种儒家和稀泥的说法叫做“大公即为大私。”大家别吵了,我们走中庸之道,和和稀泥完事儿。

同样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是走中间路线的,适当的保留个人隐私和自我,适当的出世为国但是出世为国是有条件的“学而优则仕”学习好了再出世,学习不好的情况下就在家闷头苦读诗书。

儒家虽然走中庸之道,却为我们塑造了单一的是非观念,好与坏界限非常分明,所谓的君子小人。你属于君子行列,好吧,我属于小人,你离我远点。非常单一的是非观念,也造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是非不分的局面,是非绝对不是单一的,一个人好不可能什么都好,一个人坏绝对不可能什么都坏,不是君子小人可以辨别得清楚的。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正好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君子剑和浪荡公子令狐冲的矛盾恰恰就是正统儒学中所谓的君子与小人的矛盾。令狐冲的磊落和放荡,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世界上的人,魔教,正道都只不过是红尘的一部分,好与坏也是人为的区分,只要心中心存善道才是真正的正道。

明代王守仁仰天高呼“天理亦是人欲。”就是对君子与小人最好点拨。

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儒家文化代表的是正统文化,是北方文化、是齐鲁文化,齐鲁人历来很庄重、豪爽、刚直也许这和地域也有关系。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总纲,是中国一切文化的源头,不断衍生着新的文化,新的思潮,其实儒家文化也可以算作道家文化的一分支,就好像佛家七宗八门一样,对经典的理解不同,独立出去了,逐渐发展到可以和父辈文化碰撞和对抗。道家文化跟优柔、轻巧、机变、权谋、阴阳、出世、入世、兵法,权智、法治、医学、天文有关,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化系统,所以单纯的道家人物又被称为杂家。

比如说诸葛亮,道家、法家、医家、兵家、天文家、权谋家都是他;后来的王猛、刘基都是既可以写文章,又可以看看风水,还可以带兵打仗,玩玩权谋。

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宋以后,大多数人都在骂老庄,其实暗地里都在偷学老庄文学,老庄文学就是一个字“吹”吹牛的吹,但不是吹牛的意思,确切的说应该是“吹万”,水银泻地,大气磅礴,潇洒自如,苏东坡的文章就受老庄的影响较大,还有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庄子里早就说过“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说的就是同一个意思。

在后来清朝有个怪人叫做金圣叹公开推崇老庄文化,他的六才子书批注中就有一部《庄子》。《庄子》一书分为三部《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是庄子自己写作的代表了庄子的真正思想,《外篇》和《杂篇》是后世加进去的,不大靠得住,所以我们研究庄子重点研究在于《内篇》。

《内篇》总共有七篇分别是: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庄子七篇从人生自在,讲到帝王将相,无所不包,博达至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