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听过这样一句贬义词:“做什么三教九流的勾当。”三教九流代表着不入流,人人避而远之,仿佛做了这些不入流的事,横遭人白眼,腰杆子也直不起来。但事实上“三教九流”也表示十分冤枉,在中国古代,三教九流相当于今天的“某某学术界”的地位,是极为受人尊重的。但是现在的人,嘴上说着“三教九流”但真的计较起来,没几个能数出“三教九流”具体是哪“三教”哪“九流”,都干些什么事。
小编依旧要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绝对不是什么下三滥的勾当。能进入其中一个就很了不起了。所谓三教九流,应该将“三教”和“九流”分开看待。教和流是教派和流派的意思。教派就相当于现在有组织有纪律有集中工作地点的“大公司”,而流派,就相当于一群有共同思想的人偶尔出来聊个天聚个会,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在钻研,相当于现在的“俱乐部”或者“社团”。但是“九流”要比“三教”早出现。其实也很好理解,“大公司”一般都源自于小作坊。先小后大。
九流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对人们的控制力小。在这样一个既动荡又自由的环境中,就衍生了很多新的思想和学说。比较突出的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名家、杂家。这其间我们熟悉的就有很多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我们都能耳熟能详。那么,这九种流派到底是干啥的呢?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并不怎么受各国君主的喜爱,因为对一统天下无用。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在后世的许多更迭中,道家似乎成了修仙迷信等的印象,但是道家的初心是探讨宇宙,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欧洲早了年)。法家在战国时期很受推崇,依法治国的思想,现在都很受用。墨家最出众的一句话其实是“杀人者偿命,伤人者受刑”,机关术是他的神秘之处。名家看重名和实,“名不副实”出自名家的探讨,对名分礼仪的探讨最深。阴阳家又叫做阴阳五行家,后来并入了道家,秦始皇重用阴阳家炼制仙丹。纵横家的代表是“张仪和苏秦”其实就是现在外交官的立场。农家专注于怎么提高农作物产量。而杂家就是贯通了其他学说,杂家多出“谏议之人”,就是一老怼皇帝的臣子。
到了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开始兴盛,于是就有了三教。哪三教?就是“儒教”“道教”“佛教”,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都是一种哲学,儒教强调“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个人的修炼升华,学而仕则优,总之就是读书读好了就能做官,个人要向天下奉献自己。道教主张唯物主义,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本质,但是到了最后往往就去炼丹了。佛教修心,主张乐不在当下而在往生,要出家持戒就不痛苦了。这三种教义儒教为读书人所信奉,佛教拯救苦难民众的内心,让他们有盼头。道家则让王侯将相追捧长生。是古代流传持久的三个教派。
整理来说,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农家、杂家。至于为什么在古代民间“三教九流”变成了贬义骂人的话,可能是苛求做官取仕的年代,其他的学说都变成了不正经,再者九流学说在秦朝重法家汉朝重儒学之后,其他都被强行断绝了。没有延续下来。后世的九流就变成了: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