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成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也就是贡品,祭祀之前,很重视,祭祀完之后,这种刍狗就被随便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地眼中,万物和刍狗没任何区别,没有贵贱善恶之分,在圣人眼中,天下所有的百姓和这种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然也没有善恶之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天地和圣人对待万物没有善恶好坏的区分,也就是说天地和圣人遵守的原则是不善不恶,不会因为这个人地位高贵而欣赏他,也不会因为这个人地位低贱而歧视他,更不会因为这个人的善良,而帮助这个人,给这个人的好处,或者因为这个人凶恶,而惩罚这个人。

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就知道了一个真理,这个真理就是:一个人积德行善,无论做了多少好事,老天也不会给他奖励,一个人穷凶极恶,无论做了多少恶事,老天也不会对他进行惩罚,一切都会让所有人顺其自然。

就是告诉我们,这天地间,根本就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

莫瞒天地昧神祇,

祸福如同烛影随。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这些话是不成立的,只是善良软弱无助的人们,内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或者是自欺欺人的安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也许是这样的:

守法朝朝真忧闷,

强梁夜夜都欢歌

损人利己骑马骡,

正直公平受大穷,

修桥补路瞎了眼,

杀人放火儿孙多,

我到西天问我佛,

佛说:我也没辙!

这篇文章,看到这里的时候,也许此时善良的你极其郁闷恼怒,一定会说这篇文章观点是荒谬错误的。

您别着急,咱们继续往下说。

天地就是道,圣人也是道,道的特征就是不善不恶,如果用一个道理来形容,就是儒家在世间的中庸之道。是一个中立的状态。

老子在道德经告诉了我们,道是不善不恶,天地不会因为人的善恶好坏而区别对待,进行惩罚或者奖励。

但是老子却又教导我们要行善去恶。不仅仅是道教的道德经这样劝人行善,儒教劝人要学习仁义礼智信五常,释教劝人大慈大悲,基督教劝人有爱心,伊斯兰教劝人也要行善。天下间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在劝人行善,既然人的善恶行为是没有报应的,为什么还要行善呢?

现在我来告诉你,天地对一个人的善恶,是没有报应,但是,报应在我们各人心中。

心中没有恶的想法时,外面的恶是无法来伤害我们。

这就是道德经说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什么凶恶灾难他都不怕,毒虫也好,猛兽猛禽也好,不会伤害他。

人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没做过一件恶事,当我们做过不善良的事情后,我们会经常想起,想起来自己所做得恶事,不会感到任何的开心喜悦,而是良心不安,恐惧害怕。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性都是善恶两方面的,只要有一丝善良的人性存在,他都会有后悔恐惧害怕那一天的到来。

虽然天地没有报应,但人道的法律就是因果报应,即使侥幸逃脱了法律这个因果,内心也会感到不安宁,人最大的的痛苦其实就是心中的痛苦,不安,恐惧,只要有这些因素存在,在生活中这个人不会幸福。

这是对普通人而言,对于修道的人,这种恶的影响更大,当一个真正的修道的人,做了恶事,内心里很难摆脱,这就是所说的魔障,当然对假的修道者来说,就无所谓了。

做善事,我们内心充满喜悦,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说: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给了一个乞丐五元钱,我好难过,好后悔。

所有人都会高兴的说: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一个人。

因为修道本身就是愉悦快乐的,如果修道痛苦,这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出家僧侣道士,事实是行善这种令人愉悦的行为,和修道的愉悦契合,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是八卦排列变化的顺序,乾卦为八卦的第一个卦,兑卦是第二卦。

乾卦为君子,自强不息,最终获得了成功,君子成功之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兑,兑就是愉悦,开心,兑为泽就是养育万物,兑为流通,是互相帮助,团结的象征,通过卦象就可以明唔,君子成功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付出,帮助别人,获得喜悦。

行善是人获得生活上幸福愉悦的途径之一,行恶是获得内心谴责不安恐惧的手段之一,如果让一个人选择,他一定会选择行善。天底下大多数行恶之人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喜欢做恶事的人,极为稀少。

所以人生一世,行善是为了自己,为了在人世间活得更幸福愉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