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何为中何为庸

“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里。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把中庸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说人们缺少它已经很久了。

“中庸”又称“中用”,“庸”在古代同“用”,意思为取中为用。中庸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思维和处世行为。

许多人错误地把中庸理解为折中的中间路线,定义为一个量词,认为凡事折中,求个中间。其实中庸是一种中正平和的状态,一种遵循天地宇宙之规律的状态,是在和谐中寻求一种恒常之道。

何谓“中”何为“庸”呢?

《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喜怒哀乐之情绪还没发动的时候,这个状态就是“中”;发出来刚好能达到中节的效果,就是“和”。

通俗的理解就是还没升起大喜大悲哀伤幽怨的情绪就是“中”,情绪升起来了,则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哀而哀,当乐而乐,有情绪,但情绪合着不过及的节度,无所乖戾,就是和。

我们平时说修心不是没有了喜怒哀乐,而是追求一种“和”的状态。大喜也是一种过的状态,比如《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喜极而泣”就是太过了反而由喜而伤。

“庸”在《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解释的:“庸,用也。”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里说:“庸,常也。”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何晏注释:中庸乃中和可常行之道。张居正在讲解《中庸》里也说:“庸,不易也”,意思是恒常不变。

故“中庸”的意思是中和可常行之道。中的境界是天地自然万物各在其位,各得其所,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去秋来,日落月升,万物尊自然之规律,人的行为和心理也要遵循生命之规律,万物便和谐共生!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顺天时之道,循宇宙之规律,做到中正和谐,小人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随心所欲,情绪易走极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德性作为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只有达到中道的合适范围,才能成为道德的”。

所以中庸之道并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让人软弱妥协,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准则,是一种坚守道义,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处世哲学。

故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中庸却不能弃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