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仁”字。
篆体“仁”下面红色字体是文言原文,黑色字体是笔者梳理的白话简单释义。
首先看一下《说文解字》:仁,亲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如邻切。
这段话白话文意思就是:仁,相亲敬。“仁”采用“人”“二”会意。“仁”的古文写法是“忎”,“忎”采用“千”“心”会意。“仁”的古文异体字是“”,“”以“尸”为偏旁。“仁”,反切注音是如鄰切。
许慎《说文解字》下面看一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对“仁”的注解。
亲者,密至也。《中庸》曰:“仁者,人也。”“人也,读如相人耦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
所谓的“亲”,是指关系非常亲近。《中庸》写道:“仁者,人也。”后面是郑玄对《中庸》“仁者,人也”的注解。“人”的读法和“相人耦”中的“人”读法一样。“相人耦”是古代的一句俗语、套话、陈言,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友爱、尊敬。“人耦”意思是人之间相亲相敬。“人相耦”和“相人耦”意义是一样的。“以人意相存问之言”,即人与人之间互相充满关爱地慰问。
《大射仪》:“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于此,意相人耦也。
《大射仪》:“互相拱手行礼”。郑玄注解称,彼此拱手行礼,表达的就是相亲敬。
《聘礼》:“每曲揖。”注:以相人耦为敬也。
《聘礼》:“每转一个弯,都相对拱手行礼”。郑玄注解“每曲揖”,认为这个动作也是通过“相人耦”彼此表达敬意。
《公食大夫礼》:“宾入,三揖”。注:相人耦。
《仪礼·公食大夫礼第九》:“宾入,三揖”。指的主人和宾客进入时,彼此之间拱手行礼。所谓“三揖”,即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土揖”“时揖”“天揖”。主人和宾客根据彼此之间的尊卑关系,选择其中一种行礼。郑玄的注解,也是用了“相人耦”这个成语。
诗《匪风》笺云:“人耦能烹鱼者,人耦能辅周道治民者。”
郑玄笺注《诗经·匪风》写道:“尊敬、亲近能够烹煮鱼的人,尊敬、亲近能够辅佐周朝治理百姓的人。”这里面的“人耦”作动词用,指彼此之间相亲相敬。
《正义》曰:“人耦者,谓以人意尊耦之也。”
这里的《正义》指的是《毛诗正义》,郑玄笺注“人耦”为表达对别人的尊敬之意。
论语注:“人耦,同位人耦之辞。”
《论语郑玄注》:“人耦,即两人形成一对,彼此之间互致亲敬。”
《礼注》云:“人耦,相与为礼仪”,皆同也。
郑玄注《仪礼》:“人耦,彼此行礼,互致亲敬”,意思都是一样的。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按:人耦,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
这以下是段玉裁的备注部分。人耦,表示自己和对方一种亲密关系。独自一人不成耦,成耦则相亲相敬。因此,“仁”字以“人”和“二”这两个字会意。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谓仁乃是人之所以为心也。与《中庸》语意皆不同。如邻切。
孟子说:“仁也者,人也”,所谓的仁者,便是能够施予仁恩的人。孟子还说:“仁,人心也”,所谓的仁,便是人性的本性表现。因为,孟子主张性善论,仁即人心与其论调同步。孟子的理解发挥与《中庸》中所体现的“仁”是不一样的。
笔者以为,古语的仁本义并不具备道德层面的指向,当时仁只是体现在礼仪中的相亲相敬。至于仁义礼智信,“仁”在儒家五性之中居首,这里的仁则具备道德层面的义蕴,而且与礼并列。古语的“仁”到儒家的“仁”,“仁”的地位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