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至诚之人,可以看透一切人事物的本质

今天接着来聊聊《中庸》里的这几段: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自诚」,就是前面讲的“诚者,天之道也”里的“诚者”,所以「自诚」就是天生的“诚者”,天生的圣人。

而悟道的圣人,自然能明白万事万物的本性,所以后面讲到「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所以才说「自诚明,谓之性」。

佛家说:“性觉必明”,这也是在说「自诚明,谓之性」,也就是明心见性的圣人,能够知晓明白万事万物的本质。

但我们前面说了,没有天生的圣人,我们所知道的圣人,都是从“明善诚身”开始起修,也就是这里的「自明诚,谓之教」。

「自明诚」,就是自己“明善诚身”,也就是前面讲的:“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通过“择善固执”,来“诚其意、正其心”,所以才说是通过“明善诚身”来修行,所以也就是“修道之谓教”,这样就明白了为什么说「自明诚,谓之教」。

而“择善固执”,就是“诚其意”,诚于本心随感而发的念头,就是“择善”。

前面说过“慎独”是一切善恶的界头,所以“择善固执”其实也就是“慎独”,而“慎独”的背后是“格物致知”。

「自诚明,谓之性」对应的就是《中庸》开篇第一句:“天命之谓性”,也就是“未发之中”,也就是「诚则明矣」。

「自明诚,谓之教」对应的就是“修道之谓教”,也就是“致中和”,也就是「明则诚矣」。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