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悦rdquo读分享思

儿童白癜风该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805/4672100.html

韦夫芝,张店区人大代表,现任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长。

悦读心得《中庸》是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相对于《大学》而言,比较晦涩难懂,虽然生字不多,却很难揣测其中的奥妙。

当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子曰”“诗云”便如行云流水,读起来不自觉地想摇头晃脑,自然而然的抑扬顿挫,无形中感染着周边的人和事。

四岁半的儿子每晚睡觉前都会提醒我,妈妈你今天读书了嘛。

并问:“妈妈,子曰是什么?”

我说:“是孔子说的话。”

儿子:“孔子是谁?”

我答:“是古代一个伟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儿子:“孔子说了多少话?”

我:“呃...很多...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贻...”

我想所谓的经典诵读,其妙趣也在于此吧。是代代相传的真理,是对孩童认知的启迪,是懵懂中的深义。

郑凌军,现医院内一科副主任,主治医师,九三学社临淄区基层委副主委,临淄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先医院协会“十佳优秀医师”荣誉称号、淄博市第四批“优秀第一村医”荣誉称号、“光彩九三和谐淄博”突出贡献奖。

悦读心得

经过系统的阅读《中庸》,对古文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文章中的观点扔不过时,因为古人、今人以及将来的人,心性是一样的,对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则都有着相通之处,不管时事如何变迁,作为生命主体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有着同样的共性。

北宋教育家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宋教育家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总结起来,中庸是指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恰如其分,以自然的纯正人性为人处世、修养自身。需要强调的是,中庸的本义绝不是常常被世俗化所曲解的那种不负责、不表态、无主见、无立场;真正的中庸之道不是当老好人、不是和稀泥、不是无原则。

中庸之道体现在为人处世,做人做事的言行规范上。就是不走极端,不唱高调,切实可行,尊重常识,符合人性,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恰到好处。目标和要求具有可执行性、可持续发展性。由此可以看出,中庸其实是最讲究原则性的,做人做事从方式、方法到分寸、力道,都有用心的权衡和精准的把握,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和积极的追求。而且同时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兼顾。

实际上,中国文化从来都是反对单一化、同质化的。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枝独放不是春,清一色就失之单调了。相反,无论是人才结构、组织架构还是文化交流,我们国家都提倡多元化、丰富性的融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正如《中庸》里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王士军,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制造、精密传动与自动控制、工业机器人开发及应用。主持国家质量工程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2项,主持淄博市校城融合发展项目1项,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主编高校教材6部。获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悦读心得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打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