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毅老师讲解中庸第集

福建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lobe-news.cn/yiliao/155957.html

《诗》曰:“德輶如毛”。这是《诗经·高雅·烝民》里的一句诗,原诗是:“德輶如毛,民鲜能克之”。德,指人的性德,形而上的道体,本无可名状,胜过了形而下的相对,是以“语言不能诠,意识不能缘”。然而不说又弗成,只好用比方来解说。

輶,是古代一种很简捷的车子,引伸义为稍稍。这句诗的道理是说:人的自性之德,不时被忽略。它虽像毫毛同样轻,但很少人能举起它。然而,“毛犹有伦”,伦,比较,毛即使轻、即使小,但尚有得一比;弦外之音,毫毛再小也有相,再轻也有量,尚有脚印可循。然而真实的性德是没有脚印的。

是以“上天之载”,真实的天德、自性之德;“没没无闻”,老子说“大音息声”,真实的大音,咱们反而听不到;真实的大臭,咱们反而闻不到。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没没无闻,这是上天之德。它无形无象,无处不在,尽虚空遍法界,不生不灭,无尽无尽;也便是《心经》中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着末两个字“至矣”!那才真是大完美的最高的境地啊!佛法中叫做“波罗蜜多”。其它,“至矣”尚有曾经说尽了,没有甚么可说的道理。

第一章中讲“定命之谓性”,这边说“上天之载”又说到天德,一首一尾彼此响应。第一章中说“道弗成斯须离也”,尽虚空遍法界;这边说“没没无闻”,又是前表态合。释迦牟尼佛讲《金刚经》的特色是沿路讲沿路擦,讲结束也擦结束。《中和》也是如斯,讲结束也擦结束,着末没没无闻,至矣。

全部都是感触道交,不要固执尚有一个“中和”,修行应如禅宗祖师说的:如微风入竹,风过而竹不动;如雁太漫空,雁过空不留痕。万万不要“风吹水面层层浪,雨打沙岸点点坑”。就着相了。心念一动,如风吹水面,浪浪相推;皮毛一着,如坑留而水存,存亡流转。是以六祖巨匠才说“外不著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

子思讲到这边,必定挺身而起,掩卷而言:我未言中和。谁说我讲了那是中伤。我不过示路云尔,详细上路行道,还要靠诸生自身。

难怪后代的墨客表明《中和》险些没有确切的,由于《中和》谈的是心法,太难了。是以宋今后,不学佛的人很难有大的造诣。真实的大儒必定是通了梵学今后再回归儒家,能力成为出人头地的众人。因而可知,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家头脑,因而行愿为中央的大乘菩萨道,不像本日的儒学变为一种空洞干瘦的哲学头脑,在修行上、在糊口中一点都用不上。

是以佛法传入华夏今后与儒家头脑一拍即合,当即被学识分子承受;其四禅八定、明心见性等“缘觉”的境地,又与道家的老庄头脑一拍即合,构成以儒释道三家为合流的华夏文明。

当日用三套马拉一辆车,咱们的修行再不上路,果然说不往时了,伟人果然要饮泣了,“至矣!”该说的都说尽了!“吾予无言”,我没的可说了!

竹帛保举

刘宏毅训练编著《“四维国粹”中华非凡保守文明典范套装全集》

若有需求,请长按下图,判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