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六十九到七十岁之间,儿子伯鱼过世,子思是遗腹子。
孔子七十三岁过世,子思与孔子相处只有四年时间,可是却表现出圣才早现的状态。
子思十六岁到宋国,后被国君解围,说“祖君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十六岁作《中庸》。
子思问孔子如何分辨事物的真假。孔子回答要用心,懂得推理,像颜回一样懂得闻一知十。
子思又问孔子如何用到贤人,并且为孔子不被各国所用感到不理解。孔子回答因为各国国君只会远离推荐贤人的人,所以用不到贤人。
子思认为法和礼制在治理国家中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孔子认为礼制可以移风易俗,但法却很难做到。
孔子曾经因为没有后继的传承人而叹气,三岁子思回答自己一直在想是否能成为祖父的传承人而思考,体现了不一样的家传之学。
孔子过世,子思守丧三年。曾子曾说他父亲过世,他守丧六年。子思说礼制是三年,不可以改变,伤身,否则就是不孝。
子思游历各国,和祖父一样,不被重用,晚年归鲁,安贫乐道,历史却惊人的相似,但却是一个读书人的风骨显现。
#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