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文化课——《中庸》
静心文化,和我一起静心学习。大家好,我是小茜。大家都知道中国人都喜欢讲“中庸之道”,那这个中庸之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咱就来聊聊中庸。
《中庸》是子思所作,它和大学一样,也是从《礼记》中分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就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中庸》其实是一本讲修身之道的书。它提倡人们以中和为本,各安本分,各负其责,说白了就是学会与自己相处,提高自身的修养,对为人处世很有意义。一直以来,中庸都被误解成平庸的意思。事实上《庄子齐物论》记载了: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中庸就是中用的意思,“中”是最具有可行性和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的意思,有点类似于河南方言中的“中”。总的来说中庸就是:做事要恰到好处,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并持之以恒。
今天小茜想和大家分享《中庸》的创作故事:话说,子思在十六岁那年,来到宋国和一位叫乐烁的大夫讨论学问之道。乐朔认为《尚书》中只有《尧典》、《舜典》文章写得好,之后的《秦誓》、《费誓》都是模仿尧舜。”子思不同意,就说时代不同,理应如此。假如把周公和尧舜的时代相互调换,那么尧舜也会模仿周公的。”乐烁无法回答,开始转移话题,说道:写文稿就是要让百姓看得懂,但是那些文章写得特别难懂,这不是找麻烦吗?”子思脸色一变,说古书上的记载虽然很难读,但这样写是为了让文章富有美感。曾经有个鲁国的乡下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说的是‘道是传给有智慧的人的,不是智者的话,这对于他来说也没啥用”。乐朔听后很不高兴。但因为子思是客,自己又是大夫,不好当面发作,于是就一声不吭的走了。乐烁回去后越想越气,于是就召集党徒找他报仇。宋国国君听到后大吃一惊,亲自救了子思。子思脱困后感叹道:“当年周文王被囚禁于油里,创作了周易;先祖在陈、蔡之间受难,创作了春秋。我现在被困于宋国,能无所创作吗?”
于是就写下了四十九篇的名作《中庸》。好了。静心文化,每期一个小知识,您想看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