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源:尤敬东,阅读补丁
作者:尤敬东,笔名三月羊
“阅读补丁”经尤敬东先生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阅读补丁”不持任何特定立场。版权归作者及原媒体所有,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阅读补丁”将会妥善处理。
努力拓展课堂教学的人文空间
江苏尤敬东
职业学校的定位,决定文化课教学的走向或呈后发状态,这种现象不以学校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正视现状,承认区别,调整思路,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方可最有效地发挥职业学校的功能。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拓展课堂教学的人文空间,有利于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有利于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优出人才。其意义不在教师自身,本质上在职业教育。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负有教育与培养人才的重任。品位是综合素质决定的,人文精神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理工文史无一例外。现在,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挤压了读书的时间,固化了思考的空间,其心态举止相对滞后于飞速发展的形势。或有得过且过,抱陈守旧;或有漫无目标,无所适从。事务型的教师很辛苦,成天埋头苦干,事无巨细,事必亲躬。勤奋的未必就是优秀的。表象上看,是学校的繁杂事务干扰了他们读书与思考,实质上,是现代职业教育所必须的人文精神相对缺乏,表现出小家子气,只见大山,不见绿水,灵秀不足。业务型的教师很专业,具有相当的教学科研能力,堪称专家,他们或许个人成果日新月异,课堂教学却山河依旧。总之,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的空间狭窄。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教师是学校的形象,学校的品牌。常州籍名人梅贻琦先生任职清华大学校长时有一名言,大意说,大学不仅要大楼,更要大师!充分肯定了教师对于学校的意义。新形势下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上既要有刻苦钻研、励精图治的心志,更要有潇洒倜傥、举重若轻的风度。拓展课堂教学的人文空间,充实自己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一个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教师,虽不必具备学贯中西的专业知识,但要追求古今中外文化的广度和厚度。有在哲学、美学、伦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的融汇。能以自己的实践创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并逐渐形成潜在的教育资源,表现学校的综合个性;形成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文化积淀,以此来塑造学生真善美的理想人格。教师的人文空间还在于锻炼外圆内方的人格,圆通方正。课堂教学中,圆并非世故,更不是迎合,圆是和顺。古人说戴圆履方就是方圆的辩证法。外圆内方才显得大智若愚。中国传统哲学讲究中庸之道,传统美学讲究中和之美,传统诗学讲究温柔敦厚,这些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内涵。归根到底,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人文空间,不仅表现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传道授业解惑并行。学生不仅是常州旅商的学生,还应承认是“我的学生。营造人文教育环境,学校可以考虑强化师生典型的宣传力度。组织师生采写学校历届校友中卓有成果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师生,培养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
职业学校相对于普通学校文化课的后发意识,源于办学方向的定位。职业学校侧重培养精致工匠,强调动手能力,与普通学校长短互见。这就是古诗所谓“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的辩证法!但是,优良的工匠精神更需人文素养作底蕴。就课堂教学而言,职业学校的讲台确实吃力,文化课的性价比不高。我在听课中,有位老师在整顿秩序时说道:我们屈辱地坚持上课……听之心寒,无奈之情旁逸!这就佐证了我的思考,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更需拓展人文空间,营造育人优于育才的人文环境。学生的情商增值之日,便是职业学校垂拱而治之时!
写于年6月13日
作者简介:尤敬东,笔名三月羊,江苏射阳人,高级讲师,退休公务员。先后发表三十余万字小说、散文和随笔。出版散文集《旧日的时光》,现担任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督导员。
《旧日的时光》,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插图来源:互联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版编排:后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