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澳籍华裔女子的任性谈子女自律意识的

近日网上热传澳籍华裔女子在华隔离期间不遵守隔离要求外出,遇到劝诫,大呼救命的视频,前一段网传还有一从意大利归来的男子隐瞒病情,可能致上千人感染的事件。这两件事都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极大触动和愤慨。

在上述事件中,这两个人的举动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无视社会规则,道德沦丧,缺乏基本的自律意识。其结果可想而知,大家知道澳籍女子已被他所在的拜耳公司辞退,并被我国政府限期离境。而意大利归来的男子也受到了法纪的惩处。可见一个人是否具备自律意识,许多时候决定了他的事业的成败,甚至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道德经》中说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能了解认识别人叫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上面两例事件中的两人,就生活从此来说应该比普通百姓生活要好得多,但是他们骨子里就是一个弱者,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基本的成年人的素养——自律。

一个真正的强者是自律性很高的人,而一个自律性很高的人恰恰也是最自由的,这并不矛盾,水木然说,“自律能够带给你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设计师山本耀司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

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便是“美国圣人”——富兰克林。按中国的说法,他是典型的贫农出身,但他自学了文理哲史大量知识,掌握了5门外语。被美英5所世界知名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他的自传对美国乃至欧洲人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他在许多科研发明,制度创新与改革,思想开拓与创立方面为世界和全人类留下了无比巨大的财富。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自律。在青年时代,他便为自己制定了一套修行计划,此计划包括节制“寡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公正,中庸,整洁,镇静,节欲,谦逊”13项之多,每天执行并做自我监督和评价。富兰克林最终没有实现目标中绝对的完美,但他79岁时在自传的第2部分中谈到自己一生的成就应当归功于这些美德的培养。

那么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及行为习惯呢?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从三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三个概念。

一,对诱惑抗拒。一个人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外,必须学会如何不违反社会的约定,也就是抗拒诱惑,有实验表明在儿童面对诱惑,而想要采取行动时提前予以训诫,要比行动时和行动后有效的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的地方。

二,要有奖罚策略。从行为主义角度来说,一个儿童一旦有了合乎道德标准的行为,对其予以言语表扬或物质奖励,对其自律意识的提高是有好处的,反之要对他进行批评或者适度的惩罚。

三,观察他人。实验证明许多儿童的不良行为不自律行为是通过对身边的孩子的观察学习而来的,也就是提醒大家,我们要特别注意孩子交往的朋友和身处的生活环境,我国古代的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有强大自律意识的家庭会给孩子先天营造一种学习这种优秀品质的环境。父母在信任,民主,宽容的管理作风中时时处处给孩子以自律的教育和影响是给孩子最大的一笔财富。

为此,可以进行如下活动:

一,自律事件讨论。就一件正面或者反面的案例展开讨论,并批评否定其中不自律的行为,并且引导估计可能引起的后果。而高度评价赞扬其中自律的行为。通过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力。

二,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观察和评价体系。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以日记和自我评价表的形式进行每天的自我观察评价。引发对自己的自律行为产生满足感与欣慰感,而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自责和愧疚。

三,进行角色扮演。也就是设置一个故事背景,让家长和孩子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从而在家长的有效介入和引导下,逐步树立给孩子的自律意识。

尤其需要注意到的是,难度比较大的自我管理任务应该将其分解成小的易于管理的目标。一下子也不要设置太多的任务,一次一项能完成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毕竟对自我的挑战和管理是需要一个顽强的毅力去实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