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山海经味觉校对者

北京皮炎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本文关于茶的讨论,不代表本刊立场-

因为研究与写作茶,许多人都好奇地问我同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产地、工艺、风格的茶?”但是答案往往容易让发问者失望,因为常常回答都是:“没有。只要体现了当地独特的风土、植物的品种,特点明确、味道干净,没有过多瑕疵的茶,我都喜欢。”但即使是这样,想要达到味道认知上的客观,还是需要经常校准。

味道飘渺无形,对风味的认知,往往充满了主观性。如果对产地有了浸入式的游玩体验,听说过关于某种饮品的传说跟故事,都会影响对一杯饮品的个人感官体验和结论,从而对味道作出并不客观的评价。对于这项过于私隐的个人体验,对它进行适当的校对,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即使是专业的品评师,也需要在无干扰、相对空白的环境中,进行多轮测试,才能破除无意识的情感偏见。尤其是,假如对某个产地、某种味道有着情感上难以替代的喜欢,基本上这类人群都很难在味道沟通上去掉执念,达到客观。因为情感预期也会影响对风味的判断。

就像某个深夜,我的电话响起。虽然并没有接听,但基本上知道通话人要说什么。他是云南某个区域的茶叶管理者,就当地茶叶味道与其有过一些沟通。但我反复强调,在制作上的欠缺,让当地的茶味往往充满了瑕疵。而行业却整体喜欢挖掘历史,用历史沉淀下来的故事,辅助茶叶的销售。其实,在即生即灭的味道体验中,往往很难还原历史中的味道。周边的环境、气候、水文、品种的变化,使饮品的味道随着社会变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只能辅助历史或者考古学者,界定某时段中曾经发生过的史实,却无法让当下的风味变得更好。

因此在判断茶味、校准感官的时候,常常需要辅之以第三方相对客观的品尝结论。他们往往是另一个行业专业的味道诠释者,却对茶知之甚少,有着最简单、最直观的感官体验。能够客观、直接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不受历史、故事、价格的影响,直观地判断味道并且给出容易沟通的味觉描述。

厦门咖啡师陈智,就是我在校准自己感官时的旁观者。他与妻子共同经营着一家咖啡店,在精品咖啡这个概念对多数人还是空白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国内第一批Q-Grader(咖啡杯测鉴定师)。在陈智的店里,用来煮虹吸咖啡的搅拌棒,已经被咖啡浸成了温润的褐色,店铺用极简的风格衬出了主角——咖啡,并不过多地分散品饮者的注意力。而对味道有着永远新鲜的好奇与旁观,让我常邮寄茶给他们品尝。

就在最近,对广东凤凰产区的单从茶有着某种程度的喜爱,因此打包了三种单从单丛茶跟云南几个产区的六种普洱茶给他。每种茶都没有标明价格,而是除掉所有标签,邮寄给他盲品。

几天以后,他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