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不经意的爻辞,暴露了周易作者的真

我们一再地说,子思才是《周易》的真正作者。

所谓的文王写《周易》、孔子读《周易》这些传说,都是战国以后的人编出来的。

确凿的证据,就在《临》卦的爻辞里面。

不信?不妨细细读来。

一、知临

在《临》卦的九五爻辞中,写道:

知临。大君之宜,吉。

这句爻辞,实际上引用的是子思本人所作的《中庸》。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中庸

“知临”的“知”,就是“聪明睿知”的“知”。(《临》之九五,就是《临》之《节》,上卦为坎,坎为知。)

“知临”的“临”,就是“足以有临”的“临”。

这两个关键字,在《中庸》和《周易》中出现重合,并不是巧合,而是必然。(类似的巧合还有很多,详见本号系列文章列举的大量证据)

“履虎尾愬愬终吉”和“震来虩虩”中的两个词竟然暴露作者身份

因为它们的作者,就是同一个人:子思。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这两处文本不仅文字上重合,含义也是相同的!

二、大君之宜

爻辞中的“大君”,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在《周易》其他爻辞中还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履》卦的“武人为于大君”。

一次是《师》卦的“大君有命”。

一般来说,大家都觉得“大君”应该是天子的意思。

比如《左传》中就有“大君”的称呼。

大君若不弃书之力,亡臣犹有所逃。”杜预注:“大君,谓天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然而,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在帛书本的《师》卦中,“大君”被写成了“大人君”,而在战国竹简版的《周易》中,这个名字又被写成了“大君子”。

也就是说,《临》卦里面的“大君”,也可能是“大人君”或是“大君子”的简写。

说到“大君子”,这个词也是一个固定的称呼。

荀子就曾经说过:

“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荀子·仲尼》

荀子口中的“大君子”,可以泛指有大德的君子,还可以特指圣人——孔子。

《中庸》里说唯有“聪明睿知”的“天下至圣”,才能够知“临”。

而《周易》里则把这位“知临”的“天下至圣”,称为“大君(子)”。

巧吗?

还有更巧的。

三、聪明睿智,守之以愚——从周公到孔子的传承

子思,是孔子的嫡孙。

孔子最推崇的人,是周公。

周公最著名的名言,就是《谦》卦中的“一谦四益”之语。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彖.谦》

易传《彖》所引用的这一段话,出自周公对长子伯禽的一番告诫: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这段话,是周公在伯禽就封鲁国之时所说的,其中有句话是: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谦,是周公提出的一个国君(大君)君临臣下的最高准则。

同样,孔子也将这个“谦”,作为君子修习的最重要品德,并重申了周公“聪明睿智,守之以愚”的话: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见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何器也?"对曰:"宥坐之器。"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常置於座侧也。"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后之君子,感诫之至,追而作铭。——《孔子家语》

作为孔子的嫡孙,子思在写作《临》卦九五爻辞的时候,完全是以《谦》的德行,来定义那位聪明睿智的“知临”大君的。

巧的是,《临》的九五爻,就是《临》之《节》,《临》的上卦为坤,《节》的上互艮卦,坤与艮合起来正是《谦》卦之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