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山海经暮春与冰清绢蝶共生

北京湿疹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210405/8814491.html

?

文|刘姝滢

暮春季节,在龙眠山的溪水旁的沟壑中,常常能看到成片盛开着的槲形淡紫色花——小药八旦子。这种罂粟科紫堇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被当地人称作野草,但却是凤蝶科绢蝶属的一种剔透美丽的缓行蝶类冰清绢蝶的寄主植物。临近暮春,也是它们破茧而出的时候。这类蝶类因其昆虫学研究价值及美丽的观赏价值,被列在“三有”保护生物类别中。在海拔六百多米的山场采茶的时候,它就会翩飞在你周围,像穿着这一季GASA裙装的骨感少女。

主产区在海拔六百米左右的安徽绿茶“桐城小花”,就与它共生在一起。海拔只有几十米的西湖区,与平均海拔三百米以下的洞庭碧螺春产区,暮春时节已经接近茶产季的尾声了,一些茶农开始用茶季后期偏老的茶鲜叶制作红茶。但是在气温偏冷一些的大别山区,即使是在最温暖的南坡桐城,出产桐城小花的龙眠山也才进入茶季的中间阶段。尤其是在今年,气温低导致茶树减产,高海拔地区的茶到现在才刚刚能够采摘的情况尤为明显。而更冷一些的大别山主峰,鹞落坪保护区中的岳西,也刚刚开始制作每年的精品茶。大别山北坡,几乎就是北方气候的六安,从现在开始才进入产季的初段。如果在这之前,您就喝到了这些产区的茶,那一定是早生的新品种制作的,又或者是产区平地大面积种植的,用来和龙井、碧螺春抢春茶市场的那部分茶。“喝高海拔”“追逐野生茶”“稀少”,这些都是许多希望喝到极品茶的人极爱追求的名词。但是我们对高海拔与野茶的城市想象,过于狭隘和想当然,让很多以次充好的农产品有机可乘。前两天就做了这样一个小测试:选择龙眠山高海拔出产的优质野采小花茶,与同一天同山场的老品种制作的特级茶一起冲泡,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冲泡好后,拍照上传到朋友圈,让大家来猜猜,哪杯茶才是野生的。多数人都将叶底更乱些的特级猜成是野生的,而采摘等级高、叶底完美无损的那一杯茶,则被猜成是日常制作的特级桐城小花茶。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大家的这种选择,多是因为现在打着野生茶名号的卖家,在山野中选择质量不稳定、来者不拒的茶青,利用了人们对种植的不了解,对食品农残问题的焦虑,以及被那些采摘不得当、制作不得当的所谓“野茶”给误导了。而安徽绿茶,除去比较粗老的魁茶,其他都以采摘精当闻名。自然的,已经形成的采摘标准就会贯彻到日常采茶中。而刚刚提到的这四斤野茶,是当地的茶季还没有进入繁忙阶段的时候,由在地村民爬山采摘回来卖给茶厂的,茶厂再通过自己对茶鲜叶状态的理解,将其制作出来。这种没有主人的有性系野茶,即使再努力制作,一个茶厂在整个茶季也不过出品十几斤,茶开始大量采摘的时候就没人再做野茶了。之所以做得如此漂亮,完全是因为野茶没有主人,不用负担任何管理茶园的成本,而且采摘时候,因为茶树不属于自己的茶园,可以挑更好的叶片采摘,极力提高茶鲜叶等级而不怕浪费。那些在自己茶园采摘的茶,主人希望将其产值最大化,在采摘的时候,茶鲜叶就已经开始产生实际价值,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很多时候即使茶鲜叶粗大些,也容易被混入茶青中来计价。这些微妙之处,只有在产区常年收购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这也是茶这种农产品的人文复杂性。那些猜错的朋友,也大多是那些为所谓“野生的”和“原生态茶”买过单的人。平时很少喝茶,却从事植物学研究的学者反而留言说:叶面更黄而健壮的可能是野生的。问及判断原因,对方说:野生茶没有主人,更没有人为参与的种植管理,因此不会因为摄入过多肥料而化合出更多的叶绿素。如果茶树生长地区向阳,则叶面亮泽度很容易更高些。这些简单的判断,与是否有经年喝茶的经验毫无关系,而凭空的想象,往往却是反人性和反逻辑的。那些山野间的村妇农夫,当然会挑选卖相更好的茶出售,只有其中痴懒嘴滑的人,才喜欢偷换概念以谋高价。市场就是这样多元且有趣。桐城小花茶因为产量并不多,很少在桐城之外形成什么影响力和市场需求。在还没有炒茶机的时候,采摘回来的桐城小花茶鲜叶,在摊凉到叶片软且发香的时候,入锅杀青。比较细嫩的小茶,在杀青后入锅,用捆成一束的小竹扫在锅内旋转炒制,炒制手法有点类似于打圈儿搅拌。炒制过程中不能用力,以保证茶不会被细竹条划伤,在干燥的过程中,叶片慢慢形成微微弯曲的开口螺型。茶叶冲泡的过程中,叶片在水中打开的时候,很像开放的蕙兰,因此被赋予“桐城小花”的名号。但随着炒茶机械的介入,以及龙井茶的日渐流行,茶鲜叶在杀青之后,很多理条炒茶机将茶炒成了扁形。在炒茶的过程中,塑形机中的木棍,在左右碰撞茶叶片的时候,将叶片中的汁液拍在了塑形干燥机两侧的金属壁上,一些比较鲜爽和微妙的风味,在制作的过程中就这样失散掉了。而茶工只是从采摘等级来评判茶的价格,在制作过程中却很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