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精解第三十八章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www.znlvye.com/

道德经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翻译: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之人与道同在,与德同在,不去表现其德而自在处之。下德之人要去修道为德并且时刻保持其德,实际上已经是离道失道之人。上德之人也就是得道的太上玄德之人,能够无为而且无不为。下德之人习道而后有了德,要以其身体力行去作为而后才能够有所作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失道失德而后有了仁,上仁的人也就是求道求德之人,也如此要去作为,去尊道而为依道而行而后才能够无不为。这里老子没说但也需要指出来的是,下仁之人失道离德需要学道习德与下德之人同一,需要去作为而后才可以有所作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对义来讲,要比仁更低一个层次了,上义之人与下德之人一样,去为之才可有所以为有所作为。无德仁之人而后才去求逐礼去跟人讲礼,即使是最高层次的讲礼的人,对方若不按其礼之规范规则相处相行,所谓的礼早就被这些所谓的讲礼之上礼之人所扔掉废弃,所谓的礼制则无以所存。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什么原因呢?大道废才会去学道修德,失去道德而后才有了仁义,仁义都失了而后才去讲所谓的礼。所谓的礼或者礼制是怎么回事呢?是人背弃了大道而后又接连失去了道德、继而失去了仁义之后果,人之所以讲礼或者说开始有所谓礼制,就是实际的大道废的结果所现,求礼讲礼者们也即是给社会造成最大混乱的罪魁祸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人之为人往仁义礼的方向去探索研究实质是反道而行越走越远,看起来貌似华丽足以迷人,实际则是人类在步步走向愚昧。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该怎么做呢?大丈夫不要为社会表面的偏执利诱所诱惑,而应该去学道习德,守住其道德之本,回归自我。遵从于自我内心的本性本真,而不要追逐于所谓的浮华理论,去背道而驰舍本求末。

解析:

1.社会之大无奇不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亦如此。此谓智慧出必有大伪。

2.读不懂道德经第一章则无以学道习道,读不懂道德经本章则根本就不知老子所云。

3.本章特别重要,是谓有下经首章之说,可见将道德经分上下经其人之智慧,但上下经被后人以为道德经之道经德经两部之说实属片面,这些人根本就不懂道德经老子说的是啥。老子道中谈德,德中说道,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观方法论相结合,尤其强调学以致用。

4.本章老子系统的阐述了其哲学社会人文史观,概括系统的说明白自己的基本观念立场,而且对道与德、仁、义、礼不同层次的人类社会认知价值观予以评析论断。这里必然要指出的是本章也是老子对个人之修养由低而高的递进层次的阐释。

5.老子站在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全局观的高度上系统论述道与德、仁、义、礼的几者关系,同时论述了德、仁、义、礼与人类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上德即太上玄德之人,于道同一于德不分离所以无为而无不为,下德无德但能够习道学德且要讲德才不失其德是以为之而有以为。

6.仁的本质属性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相对的其他所有人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孔子讲仁者爱人,本章里老子之“仁”亦是仁德之仁,是仁德仁爱是爱人。儒家孔子讲三达德仁义礼,这也就形成了儒家的三常,到了孟子提出智增加为四常,董仲舒则提出了信,发展为五常,就此儒家的五常理论基本形成,也就成为了儒家的基础理论,是谓儒家主张的人要信守的基本的规范伦常也就是儒家的经常法基本法,成为五常之道。老子对仁与德虽然基本看做一个层次,但却不是相提并论而是不同对待的。直接直白地说,上仁到不了无为的层次,掌握不了老子的无为法,只有在为之作为的阶段上习道学法,所以上仁为之无以为,下仁则为之有以为。后面的义、礼就不用提了,距离老子无为则差的层次太远了。

7.有利而后生义。人与人之间有了利益之争有了利害冲突,靠义来平衡协调。究其根本与仁者爱人的大爱还是有根本之分,不过是以小集体小集团里面的衡平关系的常德而已。义在儒家那里还有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基本含义在里面,扩大引申一点舍利取义,讲道义义理正义义气。最高层次的义才能为之而后有以为。无义之人无需论之更不可论之。

8.礼不仅仅是翩翩君子之礼,不仅仅是日常礼貌仪礼,而包含人类社会所要遵守的社会规范社会秩序,包括法律秩序。用礼来处理协调人之关系,讲礼者已经脱离大道,也就是说与老子之无为法没任何关系了。在老子看来,礼也是最脆弱最不靠谱的东西,前提是需要共同遵守才可行。所谓上礼也就是讲礼之人,遇到不讲礼的,无需别人自己早把所谓的礼背弃了,早就将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讲礼之人都废了礼,礼之何存。老子认为因社会之混乱无序而礼出,同样也认为礼也会造成社会更大的混乱,是祸乱人类社会文明本常的罪魁祸首。

9.前面的解析论述我已经很清楚的厘清了道、德、仁、义、礼的关系。人类迷失了失去了大道,而后求德,其次求仁,无仁了则求义,人类脱离了文明大道失去了全部的道德仁义,人没有了孝忠仁义可言,从文明走向愚昧,去讲礼来平衡协调人之社会关系。

10.老子之道是人类回归人类之自身本然应然的文明大道。不要舍本求末,背道离德,而是要回归于道德。

启示:

即有道,必有道之德,之前我论述过道与德二者一体两面互不脱离不可分割的关系。人可弘道非道弘人,人之学道习道非能成仙成道,而是效法于道习道之德。近些年来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大趋势是好的。但还是出现了很多江湖僧棍术士,出现了很多五花八门歪门邪道,以弘法弘道之名大行其道,甚至于所谓西方灵性灵修之学也有很多的信众趋之若鹜,所有这些都是些不学无术巧言令色之徒,还是不要去轻信为好,以免上当受骗。我们需要始终保持警惕,时刻反省反思,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要明白所有这些都不是搞什么国学弘扬什么传统文化的,实乃是一种倒退,搞不好我们曾经搞了几十年以至于上百年的反封建迷信就会功亏一篑。人之为人,应该知其命知其常,应尊道贵德。

智慧出有大伪。我们现在因国学热好多人趋而从之,是好的现象。同时也出了一些大家专家学者。也就有了走偏的现象出现,甚至于有的人学国学学成了满口的民主自由法制之老子的“礼”者。甚至于学成了都能自认为国人无精神信仰可言了,真实是一种可悲的现象。这真是应验了老子那句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有些人的学说看起来很有理论很深奥,甚至是貌似很华丽,实际上是脱离大道之歪门学说。学成了这些也就背离了我们的国学之基之本,何以言去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人志士的责任使命。

老子孔子这些伟大的智者圣贤,都试图守护住人类自身社会发展进程中文明的道德大门。孔子讲三达德讲中庸等等,都是讲道讲德,也可以这么说儒家也在求道讲道。和老子之道途径方法不同而已。儒家的一些思想智慧学说理论与老子之道可谓异曲同工,包括佛教思想与老子的思想也有很多切合之处,因此而儒道包括佛教能够并行不悖,成为国学的支柱。我们今人学习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也要学习其人文精神。学习经典更要抱着尊崇之心、敬畏之情去学习,不要自以为是断章取义。老子反其道而行,让人回归于良知道德,回归于自身应然的本性本真。其道深矣远矣。

版权所有翻录必究

引用的朋友们请手下留德

保持原创或者载明作者及出处

弘扬传统文化分享功德无量

愿大道广传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