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中庸当中道人生五味

北京手足癣医院电话 http://m.39.net/disease/a_8593664.html

「来源:|新鲜杂谈ID:xinxianzatan」

有很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常常认为,儒家讲“中庸之道”,佛家讲“中道义”,核心都是“中”,大同小异,所以经常把这两个词弄混。其实,这两个词大不相同,只要真正理解其中的区别,就很容易区分。末学依文解意,拾人牙慧,做一下简单解释。

中庸是儒家追求的目标,在《中庸》中开篇就说“道”,什么是道?“率性之谓道”,符合“性”就叫道,那什么是“性”?“天命之谓性”,就是说,要符合“天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就是中庸之道。这个规律,既有自然规律,又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规律,但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规律。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说的也是要符合规律。这里“发而皆中节”中的“节”理解为规律,用的是引申意思。“节”本意有“竹节”“节拍”的意思,砍竹子根据“节”的位置来选择从哪里砍容易,引申办事符合规律会事半功倍。“节拍”这个意思,让我想起了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欧阳克在桃花岛为了娶黄蓉比武的事。黄老邪考验他们二人,吹起了箫,欧阳克打的节拍符合音乐规律,每次都敲到点上,让黄老邪吹的更加动听。而郭靖,却是从武功的角度,寻找黄老邪吹箫武功的弱点,每次打的节拍也恰到好处,让黄老邪难以继续吹下去,最后箫声一塌糊涂。所以金庸在写小说,也是非常符合中庸之道的,正因为符合中庸,所以赢得了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人民的喜欢。这就是中庸之道。

如何把握中庸之道,《中庸》告诉我们,要慎独,要和而不流,要中立而不倚,核心思想还是儒家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再来说说“中道”,指的是佛家第一义谛如来藏,也叫涅槃。为什么如来藏被称为中道呢,因为如来藏离于两边,故名中道。如何是离于两边?龙树论师所造的《中论》讲“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

什么叫不生不灭?根据佛家思想,如来藏无始劫来一直存在,不是后出生的,所以从未出生,未来也不会灭,而世间任何一法都是有生有灭的,人的精神、形体是后出生的,将来有灭亡,地球是后出生的,将来也会灭亡,所以说如来藏不生不灭。

每个有情众生都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根据众生的业力不断的流转生死,业可以理解为造作,做的好事就是善业,坏事就是恶业,不好不坏就是无记业。众生上一世死了,他的业会被转到后世,如来藏根据过去世的业来变现今生成为天人、人或者畜生,过去世的业像种子一样被如来藏收纳,到了现在世和未来世,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因果就出现了,众生就这样生生死死。一方面,众生死后不是一了百了如灯灭尽,而是前世后世因果轮回,所以是不断;另一方面,众生也不是死后精神或者灵魂长存不灭,而是此生意识不能投胎到下一世,所以是不常。如来藏不常不断,远离常断。

众生都能成佛,是因为众生都有如来藏,佛与众生的如来藏不一不异,这里的一不是一个,是相同、一样的意思,众生的如来藏与佛的不是不同,如果不同,众生就无法成佛,但也不是相同,如果相同,怎么还有众生和佛的区别?如同泥土和灰尘不一不异,如果他们俩不同,灰尘聚集一起,就变不成泥土,如果他们相同,就不会出现泥土与灰尘的区别,所以如来藏不一不异;

“不来不出”中的来,指的是世间法,出,指的是出世间法,世间法就是有生有灭的有为法,出世间法是无生无灭的无为法,如来藏离一切法,任何法中都找不到如来藏,不能说“来”;然而,如来藏却又成一切法,万法都是如来藏所现,也不能说“出”。所以说如来藏不来不出。如来藏即是《心经》中的“心”,金刚经中的“此经”,证悟到如来藏即是法华经中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当然,佛法中的所有思想,都是靠实证后自心流出的,而末学却是看书所整理的,里面一定会有一些思想是不符合佛家的,用拾人牙慧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以上便是末学理解的中庸与中道。由此看来,中庸,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而中道,是佛家第一义谛的描述。他们本质不同,思想不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