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书有感
东方书院级国学营学员陈浩歌
年,我开始了对四书的学习,当我三年级时,第一次踏进国学班的课堂,陈老师用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来为我们解释苦涩难懂的大道理。她使我们保持热情的风格贯穿了整个四书。她从《孟子》14.37中提到曾参的父亲曾皙,并带着我们回忆论语著名的“孔门言志”11.26,又引伸了“曾点生平”“曾点——棍棒之下出孝子”等历史典故。她又从《中庸》的作者子思延伸到他的师父,《大学》的作者——曾参。
当《孟子》被发下来时,我听见教室里同学们有的倒吸一口冷气,有的在发牢骚,我打开书一看,里面的内容简直每篇文章都比《论语》的文章长10倍!我心想:哼,我的背功已经训练有素了,谁怕谁?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征服《孟子》。《大学》和《中庸》首次亮相时,我更自信了,因为《大学》和《中庸》加起来都不到孟子的一半厚!朱熹说过:“次读大学中庸,观古人之微妙处。”所以,我在读《大学》与《中庸》时并不是刻意去背,而更在意于体会其中的道理。
论语
孔老夫子教会了我们如何修身、告诉了我们如何学习,交友,孝顺父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来问他同样的问题,甚至同一个学生向他多次讨教同一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有所不同。在第二章中,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和子夏都来问孝顺父母的道理,孔子却分别对他们说“无违”、“父母唯其疾之忧”等等。可见孔子对他的学生们是多么细心。
孟子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传承者,他把“仁”演化成仁政和仁心,我对孟子的仁政思想印象深刻,他在《尽心章句下》中写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与别人辩论时,他运用正反论证、类比推理等方式使自己的气势达到最高点,再用举例和引用经典名著的方法引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获胜。他打遍天下无敌手,号称天下第一辩手。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孟子一样,知识渊博,并且口才很好!
大学中庸
《大学》和《中庸》先总结了《论语》《孟子》以及自己的内容,再详细地分别解说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要按照《大学》中作者写的顺序提升自我,以中庸之道来约束自己。经过这三年,我在上图国学班陈老师的带领下精读了四书,孔孟的思想如同一颗种子埋在我的心底,我相信,这颗种子一定会开花结果!孟子曰:“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我将继续我的国学之路,并且学以致用,把圣贤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