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推荐 >> 中庸第37讲

中庸第37讲

朋友们,今天我们接着昨天讲,虽然学中庸之道很难,但我们人在世间,所受的无论什么痛苦,总之比不上,一个生死的问题,这个痛苦。生死问题不仅是自己生死,我们遇见家里的人,亲戚、朋友,或者我们所认识的人,或者就是看见社会,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一般人。你见到人,有疾病,得了严重的疾病,以至于死亡,心理都是很痛苦。所以这是人世间一切的痛苦,都比不上生死的痛苦,所以要是中庸之道,是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要怕这个困难了,总是要拿出勇气出来,遇见再难的问题,我们总得要克服这个困难,向中庸之道来学。上面举出这几桩事情来,天子治理天下,国君治理国家,大夫呢?他有他的爵禄,还有一般人,可以踩在白刃之上,这个都是很难办得到的。我们一想到,你要学中庸之道,那些难事情也有人都能办得到,而这个中庸不可能,不可能的时候,我们还是学着能。

只要自己下定决心,其实说难,你要下定决心这么做的话并不难。怎么呢?你看中庸这两个字,中是做事情做得恰到好处,我们学中庸之道学习这个道,也是恰到好处,不要过分,也不要达不到这种程度。那么庸呢?是很平常,所以中庸之道,就是很平常的,就是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你只要抱定非学中庸之道不可,非学中庸之道一定要,解决我们人世间所有的学问,非这样学不可的时候那就好,那我们就很容易,照中庸之道来了。但是这个要有勇气,一拿出勇气来就行了,一想到前面所讲,天下国家可均,爵禄也可以辞,白刃也可以蹈,我这个中庸这是平常之道,我为什么不能做呢?我为什么办不到呢?办得到、办不得是在乎自己啊。

这就跟孟子讲的一句话,孟子说个比喻,他说:有两桩事情,一个是什么呢?「挟泰山以超北海」,泰山是鲁国的,齐鲁之间的一个五大名山,五岳之中,第一个高山就是泰山。孟子讲:假使要叫你把泰山用手臂挟起来,把泰山挟起来然后超过北海,这个事情行不行呢?当然是不行。

另外孟子又举出一桩事情,那是一个树枝,有个长者在你前面,他说你把这个树枝折下来给我。这个事情容不容易呢?很容易,这叫:「为长者折枝」。把这两桩事情举出来以后,挟泰山以超北海,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为长者折枝,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个轻而易举的时候,你只要肯作,人人都可以作。所以孟子讲: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原文是这样的:曰:不为者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孔子讲的这一句话,「中庸不可能也」,目的就是叫我们学中庸之道,拿出勇气来,把这个中庸之道,这个平常之道,只要有勇气,这样去做的话,一定能够做。

前面颜回都能做到,舜帝也做到,那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所以这一节,就是叫我们学勇气,这个勇气在这里就是点出下面子路问的问题来,子路问强来。

所以以上几讲我们主要就讲这三段。第一段,孔子举出「舜其大知也与」,这一段是讲舜,舜是大智。第二段讲,孔子讲,「子曰:回之为人也」。就说颜回,颜回什么呢?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他为什么不失呢?《论语》里面记载孔子的话,孔子赞叹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仁当然是善的,这个善在这里讲,「得一善」,善是从本性里面出来的,「其心三月不违仁」,那个仁也是从本性出来的。他能三个月,那个心都是在仁上面,他是得了这个仁,三个月之久。「不违」就是在这里讲「而弗失之矣」,就不会再消失掉了。三个月不违仁,可见得他始终,就是不会消失掉了。因此在中庸里面,举孔子这一节话,颜回就代表仁。

刚才讲的这一节,「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这是讲勇,勇就是后面提到,子路问强的时候,就是符合子路的为人,求学的那种精神,子路这个勇,他不是一般人所讲的勇,子路这种勇是一办事情,决定要办的时候,一定要办成功的。他是非常积极,所以这一条是合乎子路的勇。从孔子讲「舜其大知也与」,到「天下国家可均也」,「中庸不可能也」,这个举出,舜、颜回、子路,舜→智、颜回→仁、子路→勇,智仁勇→三达德。

我们学中庸之道,从哪里开始学啊,就学舜的大智,颜回的「三月不违仁」,学这个仁,我们得到任何一善的话,就要保持不要再遗失了。再呢?就是学子路那种勇,这种勇就是,我们普通讲要有道德的勇气,你知道这个道德,还是要你怎么样来学、练习这个道德呢?要做出事情来。要付诸行动,你付诸行动要有勇气,没有勇气心里只想做那些道德的事情,你没有勇气做,那还是空谈、没有用。必须要有勇气,说着做就应该马上就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到成功。

勇气是什么呢?就是前面讲的,天下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拿出这样的勇气来学中庸,那一定就能了。所以这几段就是教我们,孔子举出这三位,舜是大圣人,颜回是大贤人,子路也是大贤人,这三位各占一个重要的字,就是智仁勇,我们学中庸之道,就是开发自己的智慧,要保持一个仁不要失掉,要拿出最大的勇气来,练习中庸之道。

好,朋友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明天开始讲子路问强的故事。

明德至善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