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心要连载第三十三章三

转自“东方生命研究院”头条号

第三十三章(三)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

首句诗文引自《诗经·大雅·烝民》。“德輶如毛”整句为:“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此句可释为:“民众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德行虽如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此句的喻义为:心性内含无穷之真善美,名曰“性德”。此内涵像似无形无相,轻如鸿毛,却重似泰山,超乎日月,大乎天地。古来百姓,罕有几人能臻于心性,回归永恒家园,实现生命永恒之涅槃。

“毛犹有伦”:子思摘引诗句“德輶如毛”后点评曰,虽然性德轻如鸿毛,微妙渊博,但这并不是无法仿效和不能参照的理由,只要用心去参究探索,性德之显,明如日月。但千百年来,民众都去追求显著的东西,而极易漠视性德这样貌似鸿毛般轻的东西。这真是可叹呀!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诗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全诗原文如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缔造者。“於(wū)”:叹词,犹“呜”“啊”。“昭”:光明显耀。“旧邦”:“邦”,诸侯国之别名。周在氏族社会本是姬姓部落,后与姜姓联合为部落联盟,在西北发展。周立国从尧舜时代的后稷算起。“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周本来是西北一个小国,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发展强大,独立称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遗命其子姬发(武王)伐商,建立新兴的王朝。“有”:指示性冠词。“有周”:这周王朝。“不(pī)”:同“丕”,大。“时”:是。“陟(zhì)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左右”:犹言身旁。“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令闻”:美好的名声。“不已”:无尽。“陈”:犹“重”“屡”。“锡(cì)”:赏赐。“哉”:“载”的假借,初、始。“侯”:乃。“孙子”:子孙。“本支”:以树木的本枝比喻子孙蕃衍。“士”:这里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百官。“亦世”:犹“奕世”,即累世。“厥”:其。“犹”:同“猷(yóu)”,谋划。“翼翼”:恭谨勤勉貌。“思”:语首助词。“皇”:美,盛。“克”:能。“桢(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据《校勘记》谓“桢”字唐石经初刻“桢”,后改为“祯”,“祯”有吉祥福庆之意。此说亦通。“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穆穆”:庄重恭敬之貌。“缉熙”:光明。“敬”:严肃谨慎。“止”:犹“之”。“假”:大。“有”:得有。“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其丽不亿”:其数极多。“周服”:服周。“靡常”:无常。“殷士”:归降的殷商贵族。“肤”:《说文》曰“肤,籀文胪”,有陈礼时陈序礼器之意。“肤敏”:即勤敏地陈序礼器。“祼(ɡuàn)”: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将”:行。“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冔(xǔ)”:殷冕。“荩(jìn)臣”:忠臣。“无”:语助词,无义。“聿(yù)”:发语词。“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比配,相称。“配命”:与天命相合。“丧”:亡,失。“师”:众,众庶。“丧师”:指丧失民心。“克配上帝”:可以与上帝相应和匹配。“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遏”:止,绝。“尔躬”:你身。“宣昭”:宣明传布。“义”:善。“问(wén)”:通“闻”。“义问”:美好的名声。“有”:又。“虞”:审察,推度。“殷”: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谓为“依”之借字。“载”:行事。“臭(xiù)”:气味。“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仪刑”:效法。“孚”:信服。全诗大意为: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上帝身边多么崇高。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帝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洪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蕃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殷商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这首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朱熹《诗集传》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此诗解题曰:“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指明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后世说《诗》,多从此说。余培林《诗经正诂》说:“观诗中文字,恳切叮咛,谆谆告诫……故其说是也。至此诗之旨,四字可以尽之,曰:‘敬天法祖’。”此论可谓简明得当。

上一句子思点评性德曰“毛犹有伦”,这一句引诗则进一步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心性之性德,没有声音、没有气味,纯然无形无相,先天本有,无我无为,超越而自在,自由而自然,自明而自觉,湛然清净,极乐而永恒。圣人之境臻于此,已经极致与圆满,故子思曰:“至矣”。

一部《中庸》起于“天命之谓性”,止于“无声无臭”之清净无为、自然自在,首尾衔接如环,轮回不已,自足自洽。整部《中庸》前半段胜言见地,中段妙阐修证,最.后几章表明圣果(圣境)如是这般,这般如是。见、修、行、果,饱满而完备,故曰“至矣”。不仅儒家进修于此,讲学于此,“至矣”;佛家、道家、诸子百家,以及整个东西方一切圣学,进修于此,讲学于此,同样喟然叹曰:“至矣”。

“中”者,心性之别名也;“庸”者,心性全体大用、生生不息、健行不已之别名也。说中说庸,皆为方便法门而已,旦有言语,皆无其实。究极而言,世上本无中,亦无庸,更无《中庸》之为经。忘掉《中庸》最好的方式是精通她、消化她、吸收她和超越她。但当消化和吸收后,随即彻.底忘掉她。此时我们就可以告诉自己,也告诉后人: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中庸》,众人切勿拘泥文字,死于句下。得意忘言,乃千古不易之理耳。“无声无臭”者,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即“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诚如轮扁老先生所言“(经典乃)古人之糟魄已夫”,《中庸》当然是孔伋之糟粕。道之所在,生命之真相,心性之自体,超乎言语,不落文字。学者若能了悟至此,起身将《中庸》杂与柴禾,付之一炬,自此只管洒落身心,一片诚明通化天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直下行去,一路坦途。恰如陆九渊云:“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至矣!

潘麟完稿于深圳

二〇二〇年五月十日

如需《〈中庸〉心要》电子书,可发邮件至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