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评价 >> 中庸第53讲

中庸第53讲

朋友们,上一讲我们讲到这个「睨而视之」,你看得不正确。看得不正确的话,你「犹以为远」,你把这个柯,看得很远,你这个长度,就看得不准确。这就表示了,明明拿在手里面这个柯,你要看清楚了,长度就是这样的,然后你做一个柯,就比照这个长度就行了,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可是在你手里的柯,你没有看正确,你被你眼睛的错觉欺骗了,然后你认为很远。你想伐柯,想把这个柯做多么长,你不知道了。这就表示这个道在本身,你不知道从本身来学,你到身外去求道,从本身以外去学道,求这个、求那个,那你求什么呢?

好懂一点的话,学道的人,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讲这两句话,你求学问就是求知识,一天一天地增加,学识很丰富。求学是这样的,你今天读了书,明天也读书,你今天吸收外面的新知识,明天又吸收,你的知识很丰富。但是修道不是如此,修道你要把本身很多那些习气,你要把它破除掉。这叫「为道」就是修道,一天一天地要减损,损的是什么呢?损的就是我们『凡情俗见』,我们世俗的人情,世俗那种错误的知见。损的这些凡情俗见,你才能够见到道,这些凡情俗见都是假的,那些假东西你不损掉的话,你怎么修道啊?怎么见到道啊?所以老子也讲,「为道日损」。

《周易》里面,六十四卦之中也有损卦,损卦也是叫我们损这些,我们人人都有的恶习气。这个恶习气,不把它一天一天减损掉,损到完全没有,你不这么做的话,你的道学不成的,这是损。

损什么呢?损自己那些不好的习气。这就是从自己本身来学,你跟外面毫无关系的。我们要懂得这个,有什么作用呢,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学道的人,人家赞美一句话,自己心里就发生欢喜了,听见人家说,你这个人,你还是个学道的人呢?你一天到晚自己,跟人家有什么争执,一点都不肯让人,你还算是什么学道的。你听人家这一批评你,你心里又不痛快了,脾气就发出来了。这个你就不懂啊!

懂得修道的,就是要一天一天减少自己的恶习气,你不要在乎人家对于你,赞美你或是毁谤你,那个对于你毫无关系的。人家说你好、说你不好,他对于你修道,有什么关系呢?

你要懂得的话,人家赞美你,你自己觉得心理要反省一下,我是不是像人家所讲的,我有那么好啊?你不但自己不感觉得很高兴,而且正好自己要提起警觉心来。人家要是毁谤你、要骂你,你不但不要发脾气,正好要自己反省,我真的是他骂我的,我是那样坏吗?果然那样坏,我赶快自己要改啊!人家对于你说好、说坏,你都只有拿来做自己反省。绝不可以人家一赞美,你自己觉得自己了不得了,自己真是一个高人了,一听人家说你不好,自己就发起脾气来,跟人家争吵了,你这个修道就不能修了。

你懂得一天一天要改掉自己的恶习气的话,这就是「执柯以伐柯」。自己时时刻刻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些恶习气,你看见人家来对你不好,人家那些不讲道理的人,你暂且不要跟人家起了冲突,首先你自己反省,我自己是不是也像别人那样的,这就是「执柯以伐柯」。处处以拿自己改善自己的恶习气,破除自己恶习气,来学中庸之道。

前面讲「其则不远」,「则」是当什么字讲呢?则是当法字讲,法度,你拿在手里的这个柯,这个斧柄,这就是你的法度,法度就是尺寸。这个尺寸在你手里面,那你处处拿这个法度来,反省自己,这就是前面讲的「道不远人」,道就在自己本身上修,修这个道。

假使我们睨而视之,犹以为远。「睨而视之」是什么呢?放弃自己,我们自己虽是在学,《论语》里面有这两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候学道的人为自己,为自己什么呢?时时刻刻,就是反省自己,是不是在道上来走,时时刻刻是不是在行道,是不是违背道,就是为自己。

「今之学者为人」,「今之」那个时候,是在春秋时代,我们现在说那个时候也是,很古的古代了,在那个时候讲就是讲今,在那个时候是什么呢?也有人是这样了「为人」,什么叫「为人」呢?自己学道,时时刻刻就是,关心人家对他什么观感。人家对他说好、说坏随时,对他有所干扰。换句话说,他学道不是为自己,不注重自己破除自己的恶习气,而要让人家知道他,好让人家了解他是个学道的人,这就是为人来学道。

假使我们学道不是为了自己开发自己本性,是要想让人家知道我是个学道的人,认为是一个学道的人,就有了名誉了。假使有这个心理的话,那就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放弃自己本身该怎么学的,不去那样学,处处注重别人,而是为别人来学,这是整个错误的了。

说句好懂的话,学道的人不是为自己,开发自己本性,而是为名为利来学道。为了人家,然后希望从人家那里,得到好的名声,得到好的利益给他,这就是为名为利来学道,这个修道就是舍弃自己的身,而为名利来学了,这整个就错误了。

所以这个诗里面讲,「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伐柯伐柯,这个法则是不远的,你想学这个法则,你拿在手里那个斧柄,就是法。所以「执柯以伐柯」,如果你,「睨而视之,犹以为远」,那你这个伐柯就没办法伐了。用这个比喻你这样学道的话,你的道学不了的。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明德至善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