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儒士推崇:《中庸》地位提升的主因
作者简介
张培高,男,福建上杭人,四川大学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宋明哲学,汉唐经学。
摘要
学界对《中庸》在宋代的地位提升并最终成为四书之一的成因(是佛教徒的推动还是儒者的推崇)有较大的争论。事实上,在释僧智圆之前,儒士田锡、邢昺、赵湘等对《中庸》已有所重视。田锡把《中庸》纳入科考;邢昺强调《中庸》的心性之学,告诫君主和士人注重修身,由“内圣”通向“外王”;邢昺还给真宗讲《中庸》;陈充因朝廷提倡儒学而释《中庸》;赵湘自觉发挥《中庸》的思想复兴儒学,以斥杨墨、申韩之异端。他们的重视与推崇加速了《中庸》的传播,扩大了《中庸》的影响,推动了《中庸》学在宋代的兴起。并且,田锡、邢昺等对《中庸》所固有的“内圣外王”思想的自觉阐发及推崇,并非出自智圆或其他僧徒的影响,相反,智圆僧徒之所以热衷《中庸》,并以之作为调和三教关系的文献依据,还是宋初儒者及朝廷影响的结果。
文章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三期
关键词
《中庸》;内圣外王;智圆;田锡;邢昺;陈充;赵湘
正文
一、问题的起源
现本《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宋以前虽有韩愈、李翱等的推崇,但影响实为有限。到了宋代(1),其地位与影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终成为四书之一。然而,对于《中庸》在宋代是何人率先推崇,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论。大体上看,这一争论主要围绕《中庸》地位提升的成因(是佛教徒的积极推动还是儒者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