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义崔栢滔为政篇第十五章

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4.html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①罔:可以有几层意思,迷惘、迷惑、糊涂;诬罔,受骗;惘然无知。②殆:疑惑,危险,疲惫。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而失去自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惫而危险。”

我们知道,在孔学的政治模型中,为政不同于执政,也不同于从政,而是“孝乎惟孝,施于有政”,是在能够自正之后而行正他之事的学问阶梯,为政是为学的继续,为政即是为学。

本篇自第一章始,从为政的最高原则,到为政的具体内容,《论语》在篇章安排中都作了原则性的交代。但是,在为政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教条主义是学而不思,经验主义是思而不学,而不能与实际的为政实践相结合。故尔,本章就此问题提出,学习了还要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要善于学习。学思结合,而至于仁。

更深入地理解本章,可以参看这样的意思:“学习而不能够开启慧思,形成思想方法,在浩如渊海的知识面前就会迷惘无从。有想法有主张,然而却不学无术时,就会经常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在孔门学说之中,为政本身既是学习的过程,为政的目的在于成就道德治化,为学的目的在于成就最高道德。理想之中的为政,是学习的延续,也是为为学创造环境氛围,是为学的结果也是为学的途径。孔门学问通过为政,将人类理想中的天堂落实在了人间。

《中庸》:“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荀子·劝学篇》:“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入乎耳出乎口,即是学而不思也。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卫灵公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足见《论语》学与思并重。

释家以闻、思、修为三学;《中庸》详化为学、思、问、辨、行五个要点;学者,觉也,自觉而觉他。为政是学者躬行的实践,在为政过程中,学思并用,觉行圆满,此学不是记闻之学,闻见所得的知识总是有限度的,所谓的学海无涯;天生的才能是先天气质生就的,自然会有所偏颇;学问要经自身的体验才能得到,对于闻见之学扩展圆融,对天生性情的变化气质,都要通过学以思之来完成,温故知新,以所面临的新问题取象比类于所学,而至于无所不通,盛德广业,实际只是开发了自身本来具有的存之于自性之中的自有家珍,而闻见的知识、才能和特质,不过是学问所凭借的资粮,并不就是学问本身。

多知多能与尽知尽能,在孔学之中,学者完全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方法原则,那就是宏观整体的方法和取象比类的原则,来对客观世界达到尽知尽能。但是,尽知尽能必须是本性得以完全的开发,达到了大人的道德境界(也就是仁的境界)的自然。在为政的躬行实践中,学思并用,才能有得于心,开发本性妙明的明德之性,妙化圆成。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起码应该知道,学与思应当交修并进。仅学不思,将失去了自己,并无自己内心的发明;仅思不学,也是置自己在封闭孤立的状态,闭门造车。

孔子杏坛讲学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