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华文化瑰宝一一谨以此篇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文/田伯仁
序论:学好《菜根谭》,修身以利家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若烟海,煌煌巨著不胜枚举,且都蕴含着古人的大智慧,与我们息息相关,血脉相连,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供后人学习继承和发展,因为这些著作都有着直抵人心的大道。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至今,都应该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的继承和传播者。
《菜根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入世、出世的奇书,为旷古稀世之瑰宝。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开智化愚,启迪心灵,以善为本,爱己及人,提升综合素质等都十分有益。对于我们庆贺百年建党大业及新时期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宗旨乃至民族复兴伟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很好地认识学习继承、传播和发展。
关于《菜根谭》作者洪应明
《菜根谭》被誉为“史上最治愈的书”。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洪公一生清苦,不如意时居多,但却能坚守节操和品格,于困境中傲然自立,以平常人给平常人写下了不平常且充满人生智慧的书一一《菜根谭》。
《菜根谭》成书及流传
大明朝万历年间,洪公生活困难。当时一般人买菜都会去掉菜根,因菜根苦涩又压称。洪公将别人丢掉的菜根腌制成咸菜,色泽黑亮,咸香爽脆,食之可口。
一日,好友于孔兼造访舍下,洪公以菜根咸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尝后拍手叫好,便问其道理,洪公说:“菜根味道苦涩,有些人就丢掉了,我觉得很可惜,就将这菜根腌制成咸菜。我的菜根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我知道,美味急不得。”源于这样一段特殊的经历,后来洪公便将“菜根”二字“谈”为书的名字。
据载,乾隆五十九年,一位号为“遂初堂主人”的人,在游览古刹的时候,从一堆残卷弃书之中发现了一本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通读之后,他深感此书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令人警醒,发人深思。于是,这本差点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奇书,才得以公诸于世。
“谭者,谈也,性定菜根香。”菜根之香,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才能品其味。
《菜根谭》自公诸于世,得到了无数智者的赞赏,盖因其教人以哲理,拯人于逆境,重启人之生活的美好。斯时,除了这本书人们尚不知道洪应明为谁;当时的遂初堂主人,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人,人们是通过他把发现这本书的过程,写在《菜根谭》的前面,才知道这世上还有遂初堂主人!
嗟乎,历史在不断地淹没滚滚红尘。盘古开天至春秋以来,多少巨著为佚名,名与巨著俱遗失者又有几多!
感谢遂初堂主人!为《菜根谭》成书与流芳庆幸!且为洪公贺!
读《菜根谭》以来,很赞成下面的论述,便撷取之,与广大《菜根谭》爱好者共赏。这应是洪公的期许,亦应是学者与读者的缘分。
《菜根谭》作品认知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清刻版与明刻版,明刻版来自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系日本内阁文库昌平坂学问所的藏本,据说当初刊载于明代高濂编辑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书分前后两集,前集条,后集条,共条(上海图书馆藏本为条,中间数条有合并,结尾有数条新增)。本词条照片为清刻版,以光绪丁亥年扬州藏经院木刻本为主,参以二十三年佛学书局排印本。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融生活艺术,审美情趣,处世哲学等特色,使它成为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菜根谭》涓滴
《菜根谭》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诗意在霸陵桥上,微吟之,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静听来,才识得天地自然鸣佩。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蕴含着人生的真谛。
《菜根谭》中充满了思辨。“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淮南王刘安曾讲过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汉代贾谊讲过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道理相道,辩证统一。
《菜根谭》教人在身处逆境时,不能沉沦下去。“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讲的贫而勿馁,君子不能因一时潦倒而自暴自弃。
《菜根谭》中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见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这是教人荣辱不惊,去留无意,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生至高境界。
《菜根谭》内容评价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它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同时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它似语录,但是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却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
洪自诚《菜根谭》的文辞秀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表现了洪氏的儒、释、道思想之三味,读之令人心旷神怡。
《菜根谭》内容赏析
在洪公眼中,人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相反,“以情识补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涤除最难。”所谓银黄,即白银与黄金,人心一一旦为情感所支配,就好像在明珠外镀上金银,想清除干净,使明珠复原,人心复原,谈何容易?“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患理障之难除。”洪氏认为,“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一心能抑,杂念不萌,则不损人利己,不害人害己。“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
如果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以追求财富时的那种迫切心态去追求学问,以追求功名利禄时的那种强烈愿望去追求道德,以热爱妻子儿女时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去热爱父母,以保命爵位官职时的那种绞尽心计去保家卫国,就是达到了超凡入圣的道德境界。“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相反,“一念之差,足丧夹生之善。”
洪公将儒释道三教的处世哲学引入社会文化心态重构的价值取向之中,而这正表明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的严重社会问题,社会文化心态处于一个复杂的背景之下,以至于真诚与虚伪,善良与邪恶,正直与歪曲、道义与私情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民族也因为其绝大部分成员处于互相设防之中,抵消了凝聚力,增加了内耗度。《菜根谭》总结世道的险恶,指出了对策和良方,认为有修养的君子处理事情,要尽量避免在别人面前暴露出喜怒哀乐之情,否则,内心深处的状况将会被人所窥探。所以说:“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同样道理,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份地表现出爱好,否则,意气精神就容易为外物所牵引。自恃才华横溢,不以世道险恶为虑,不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待人接物,结果就会遭到阴险小人的伺机陷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社会文明程度的低下,社会文化心态重构的急迫。
洪公要求人们“心体澄澈”,一尘不染,常常使自己处于明镜止水之中;意气平和,常常使自己身处于风和日丽的气象中,调整自我,改变观念,如此一来,“天下自无可厌之事”,“自无可恶之人”。在面对大是大非,邪恶与正义的选择时,绝对不能有任何的迁就和妥协,一旦态度暧昧,就会丧失正道。但是,遇到利害得失之时,就不能斤斤计较。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社会就容易趋利避害的个人私心。
对于荣辱毁誉,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价值标准:“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避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对于功名利禄,若“直从无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其整治社会心态的思路合乎儒家之辙,十分明显。
洪公指出:“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后罪业,都是盛时作得。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省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人。”“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为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想到白骨黄泉,壮士之肝肠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开。”“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地阔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红烛烧残,万念自然灰冷;黄粱梦破,一身亦似云浮。”“一场闲富贵,狼狈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夭”。作者总是从人生的终极出发,判断所为之事,分析所处之世,使人豁然开朗,有机会重新调整心态。在这方面,洪氏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与道家思想相似,佛教思想中的大量观念也被洪应明应用。用来作为调整社会文化心态的良方。书中指出:“世事如棋局,不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怀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愧。”“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思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静,烈炽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槽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体尘境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
《菜根谭》文化内涵
《菜根谭》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注意从社会文化心态的调整角度出发,圆心阐述,可谓卓具识见,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思想流派,在这些流派中,或多或少涉及到社会文化心态的规范,但是,社会几乎全不理会这些道德,自行其是,弱肉强食,男盗女娼,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传统文化品位之高,社会流俗层次之低,无异于天壤之别。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
洪公所借助的社会文化心态重构的有力武器,是人的生存意识,洪氏将生死问题作为价值参照,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希望使人们将一切所作所为都放在鬼门关上进行比量、考究,然后识别孰轻孰重,孰取孰予,从而使人们自觉改变思维定势,价值取向,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从个体到集体,最后重构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心态,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应该说,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其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箴言,实在是社会病态的药石。
北宋名臣范仲淹文正公,出仕前曾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其意是:如果不能做一个辅助君王治理好国家的好宰相,那么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也是可以的。宰相和医生都含有拯救天下苍生的寓意,所以那些有志之人都以此为抱负。
然而在漫长而坎坷的人生之路上,一部好书,就是启人心灵使人进步的阶梯!
而《菜根谭》正是这样给人启发的。与范文正公心灵相通、医德深厚的傅连璋在序言中也曾直截了当地提示恰如洪公同样的这一看法,他说:“今日世界,唯一流行病,则争权夺利而已。推原病之所由起,公德之败坏,由于私德之废弛,人心之嚣张,由于道心之汨没,坐使权利之病深入膏肓而不自知。始而病已,继旦病人,终则病国矣”。傅氏一医家,治身病有术,治国无方,其得《菜根谭》,直认做治世良方,救国药石,故捐养病之资,藉为播道之助,刊行分发,以利于世。由此,也可见洪公之书的价值。洪氏《菜根谭》对重构社会文化心态的课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如何进一步拓宽领域,深入考察社会文化心态,将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学术事业。
跋语一一咬得菜根香.永葆党青春
悠悠岁月,漫漫人生!我的父母皆为农民,我乃农家之子,种过菜,锄过田,易觉农民之辛苦,收获之香甜…
读罢《菜根谭》,掩卷细思之,顿觉普天之下,谁不为“种菜”人。既然如是,人人就该明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及“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的道理!
一分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觉悟。劳动的光荣,艰苦耕耘的硕果,让我们尝得菜根之味,”性定菜根香”;悟得香自清苦历练中来,也是栽培灌溉里得。此为挈领提壶,灌顶天下所有“吃菜”之人,应懂得“种菜”的艰辛,珍惜“绿色“的香甜。
值此全国人民准备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我们党永葆青春,呈上此文。惟愿《菜根谭》在祖国优秀文化发展史上熠熠生辉!更喜炎黄子孙能够很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菜根谭》中的营养智慧,咬得菜根香,启迪我们的心灵,不忘初心使命,为祖国和人民的锦绣前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为我们党的千秋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6-9日晨敬书于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