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中中庸最难懂,把中庸理解成不偏不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中庸》,这本书的内容跟论语相比,有些内容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是能够领悟到精髓可谓受益无穷。

中庸二字历来被人们错误地理解,大部分的人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其实这种理解太浅陋了。四书中,中庸最难懂,中庸的中绝对不是中间的中,庸也不是平庸的庸,更不是庸俗的庸。

古代儒家思想希望教育和培养的是社会的精英,教育和培养的是能够心怀天下,孜孜不倦地修身,以追求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君子,是符合天地之大道、大德之行的人。

《中庸》对自我的解释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君子和普通老百姓的区别在于,君子能够谨守隐而未发的状态,而百姓则大多率性而为,喜怒哀乐无所不发,因为君子能够不以个人的喜怒哀乐而影响和改变自己的德行和操守,所以君子能够掌握分寸,不会过犹不及。

相对于中,庸的理解更为艰难。庸指的是”务协于中“的行为方式,所以如果中指得是价值标准的话,庸则是指实践准则。

”君子何以中庸?乃随时审处其中,小人何以反中庸,乃肆焉以行。“孔子曾经表扬自己的学生颜回,”回之为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矣。“孔子说,颜回这个学生的作为很合乎中庸的要求,他每得到一个好的想法、观点或技能,就总是会勤奋笃行去实践,从而永远都不会丢失。

可见,庸讲的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

中庸曾提到非常重要的治学要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也是我们直到今天都非常崇尚的知识分子的最高修为,可惜直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

很多人认为,中庸是教给人们低调,以防止水满则溢的道理,其实除了当然要做到戒骄戒躁之外,读书人在常怀”空空如也“的虚怀若谷的心态之外,也要为求学、做人做好相当充分的准备,中庸并不是追求对”不足“的满足状态,相反他号召人们:”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在四书中相对较为难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原著来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70.html